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毫無疑問,這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突破口。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學習創設了一個特定的環境,更為自主學習的實施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時代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基礎和關鍵。目前,世界各國都意識到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提高國民素質、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作為發展綜合國力的戰略性措施和立國第一要務,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質量的競爭必將成為新世紀各國競爭的焦點。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知識劇增,學校的學習只能選取最基本的知識教給學生,其他更多的知識只能靠學生自己今后進一步的學習和終身學習。因此,有關專家認為:21世紀的教育,要培養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實踐、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求知是基礎,“21世紀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學習的人”,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已成為各國教育的熱門話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到:“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學會學習已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能力,成為自身發展的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一個至關重要且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指出:只有當人所從事的活動轉變為自主活動時,個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得以實現。自主學習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人的發展,同時,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取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習的個性化,不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的個性也得到充分發展,而個性的發展是創新精神的前提,所以自主學習更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是一個以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過程,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必須重視正確地運用各種知識、合乎邏輯地進行各種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多上機實踐,上機內容力求充滿樂趣、形式多樣。上機時教師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完全包辦,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自己去探索、去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能力面對形形色色的軟件,逐步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方法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的基礎以會為主,在會的基礎上求快、求合理、簡捷、正確,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基礎知識是動手的依據,只有正確地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功能特點等,才能為動手打下基礎,才會為快而準的動手操作提供可能性。教學中我們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動手能力和動手技能分不開的,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命令、軟件、語言等基本技能才能為動手由慢到快、提高正確率提供可行的路徑。
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是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同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之一。人類已步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更新是飛速的,但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不會很快被淘汰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傳統知識更為重要。教學過程中的注意在教學中提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教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提高思維訓練水平。我在教給學生畫圖軟件在基本使用方法后,讓他們自由作畫,并鼓勵他們大膽地想象、創造性地思維。他們在沒有約束的練習中想象非常豐富、構思非常奇妙,使其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都得到了鍛煉。
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作為信息社會的每一個人,不僅要求他們具備獲取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求他們具有創造信息、發布信息的能力,這種信息是面對信息社會每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簡言之,信息能力是對各種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創造、傳遞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種基本的信息素質,它是一種在技術層面、操作層面和能力層面上的素養,它是信息素養的重要內容。除信息力外,信息素養還應包括在認識、態度層面上的內容,即對信息、信息社會、參與信息過程和信息社會的認識和態度層面上的內容,這也是每一個信息社會的成員——我們稱之為信息人必須具備的素養。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
五、監控學習過程,實施多元評價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教學組織者及指導者的作用,以促進學生自由、獨立的學習。而學生則需改變以往依賴教師學習的方式,主動的監控學習過程,即時反思,合理調整原定的學習策略和步驟。同時,改變評價手段,創設寬松、平等的學習環境。從我國目前教育狀況來看,衡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是考試的分數,學生更多地依賴于教師課堂上所講授的知識,滿足于機械的學習方式。有研究指出學生使用最多的學習策略為復述與記憶復習兩種策略。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探索和建構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采取多元的評價手段,把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是否真正發揮主動性、積極性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和內容;重視教師教育思想、教育態度、教育過程、教育人格方面的評價;重視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創造性、能力等素質方面的評價。只有如此才可能給學生創設一種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