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并不是認識過程中的兩個不同階段,而是都導源于感性認識并沿著不同方向提升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本文簡單闡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關鍵詞: 初中物理;形象思維;能力培養
一、形象思維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礎
1、豐富多彩的教材,是形象思維的源泉。初中物理教材“圖文并茂”用大量散文和圖片,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生活中的情景、自然中的情景和科技發展的情景,為提高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心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章首圖,有長城、極光,行走的象群,放大的線路圖、滑雪等。再配以散文形式的章首語,使學生在語言、圖片所營造的動人情境中,獲得強烈的感官刺激,產生“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的感覺,進而產生非常想學物理的愿望。
2、形象、直觀的物理教學,是形象思維的載體。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演示實驗、板書、模型,多媒體等直觀教學,創設各種情境,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去分析處理和解決非常抽象的物理問題。比如在研究光的現象時,用光線模型來形象地表示光,在磁場時用磁感線模型描述磁場。
二、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1、從形象、直觀出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由于形象思維以知覺、表象為思維的重要材料,借助于鮮明、生動的語言作為物質外殼,并在認識中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物理學的特點,從所研究的物理概念、定律的需要出發,充分利用教材圖片資源,通過探究式實驗、板書、板畫、模型、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和方法輔之以生動的語言和手勢,使學生獲得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直觀上了解與認識物理的全部形態,將使對物理現象的觀察與教師的講解等上升為知覺和表象,并形成形象結構。
2、從科學探究出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高度提煉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科學探究的七大要素:①提出問題;②猜想與假設;③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⑤分析與論證;⑥評估;⑦交流與合作等環節組成。其中諸多要素都是屬于形象思維的范疇。
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中,包含著大量的物理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現象進行觀察,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從中提出問題。如:水沸騰時,為什么氣泡在上升過程中越來越大?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等。學生通過細心觀察,通過認真思考,或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問題。猜想就是應用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問題的結論作出預測和判斷,尋求可能的解釋。猜想需要一定的經驗事實作依據,在實驗中這依據往往是不完整的,思維加工多帶有“領悟”、“靈光閃現”等形象思維的特點。比如對影響液體蒸發快慢因素的探究。學生根據衣服展開,晾在通風、向陽的地方干的快等事實,可以猜想:液體蒸發的快慢跟液體溫度的高低、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有關。在猜想和假設的教學初期,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把猜想與假設的選擇項目呈現給學生,由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中挑選出來然后再討論,由實驗來證明。
設計和進行實驗,也離不開形象思維。學生在設計實驗時,實驗的目的、所需的器材,以及怎樣操作,都已在他們的頭腦中存在了。但在剛開始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方案的可行性。看哪一位學生設計的方案好。對確實設計有困難的。教師要加以積極地引導,然后大膽放手地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究實驗中去觀察物理現象,去體會物理規律的奧妙。科學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創造性的探究學習過程,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綜合功能。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探究教學。在探究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或引導學生回憶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形象思維走向抽象思維。
3、從物理模型出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還要為他們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即將置身于研究、創造和發明的情境之中,讓他們學會先從整體上把握問題的物理實質,而后再去具體研究方法。在這里,物理模型的方法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科學認識對象往往是一些認識主體難以把握的復雜系統,如果不首先通過物理模型使現象簡單化、理想化,我們就難理解,也就無法著手解決問題。如在連通器的教學中,利用液片模型,進行受力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推導出連通器的特點,為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基礎。在電學實驗中,可近似認為導線的電阻為零,在電路中電流表近似認為是根導線,電壓表當作開路處理,會給實驗設計和研究帶來很大的方便,使相關的實驗得到簡化。在光學實驗中,用光線模型分析光路,可方便地研究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現象。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模型素材,在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充分利用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模型素材,使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規律的過程中,形成和訓練形象思維。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從物理走向社會,研究一些與生產、生活有關的實際問題。
4、從物理圖形出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物理圖形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是學習物理的很重要的一個方法,用形象的圖示來替代抽象的思維,是幫助學生解題的一個捷徑。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題到圖形到,把文字變成圖形,把物理量、物理條件從圖形上反映出來,從而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如一艘輪船從海里駛入河里,它受到的重力、浮力,以及排開水的體積如何變化的問題。拿到題目,學生畫出輪船在液體中的力的示意圖,從圖中一目了然,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只憑著抽象的思維,頭腦中要轉幾個彎,很容易出錯。在調節天平平衡時,對于指針的左右偏轉,平衡螺母怎樣調節,只要畫出天平的正確圖示,學生很快就能從圖中得到解答。光學、力學、電學等每個知識領域中的許多具體的問題都可以反映到圖形思維上。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用最形象簡單的圖形來進行直觀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現象及知識點的理解。
總之,形象思維能力是學生應掌握的一種重要思維能力。它對學生學習初中物理乃至今后在整個學習課程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應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