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著重讓學生感悟以及體味文本的內涵,強調讓學生從整體角度來把握閱讀文本的內容,本文提出了幾點關于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建議,以期能夠對于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有所裨益。
關鍵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語文閱讀的重要作用
1、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無論是當今的高考考察點,還是日后的社會生活,擁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語文的閱讀教學就為學生掌握這些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社會熱點問題,進而用懷疑的態度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逐步學會在某一問題上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閱讀,與文本展開對話,進一步領悟文本中的豐富內涵,并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
2、陶冶情操,感悟人生。許多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多年,就是因為其中具有豐富的內涵價值,高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理解作者對于社會的美好愿望以及對于人生的感悟,進而使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精神的滋養,陶冶情操,產生更加深刻的人生感悟,這對于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起著重要的作用。
3、積累知識,豐富語言。語文閱讀對于高中生來說,最大的作用在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作文所占比例較大,這時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成為了取得高分的關鍵。古今中外的名家名典是一個豐富的語言寶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語言基礎,是學生培養良好語感和提高作文成績的重要手段。
二、傳統語文閱讀現狀分析
1、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能力的培養。我國的高中教育還是比較重視應試的教育,希望每個學生都能考入大學。因此,就形成了教師自己總結閱讀文章的結論,然后統統的交給學生,沒有給其自己的閱讀空間,無助于其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所要掌握的就是記憶和簡單的背誦。
2、忽視傳遞方法。教師所作的不僅僅是對文章數量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讀書、學習的技巧,達到舉一反三。教師不僅關注對每篇閱讀文章的鑒賞,不是針對一篇文章的精講和精煉,而是一個總體的理解。我們的閱讀總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只是為了考試,為了提高寫作能力。很大的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的提高,割裂了閱讀的整體性。因此,這種教與學的應試心,導致了學生對于傳統的閱讀教學的不滿。
3、閱讀時間的減少。由于我們現在對于高考成績的重視,所以,使教師和學生用于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大量的習題上。即使他們都已經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為了能夠考上一個好一點的大學,由于現實所迫,不得不減少閱讀的時間。而產生這些現狀的原因是教育觀念的陳舊,上級部門以及領導并沒有關心教師對學生采取何種方法經行教學,大多數教師停留在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有些教師沒有仔細研究過教材,一味的沿用一個套路,沒有考慮到效果如何。而且很多地方的教學沒有注重學生的個性的發展,針對不同的學生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就產生了上述現象,作者現就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三、如何有效的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首先,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圣人也曾教育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些精髓妙語無不說明興趣的重要性。這些慣用語教師常拿來教育學生,但是又有多少老師能真正的做到在培養興趣的同時,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這是一個需要時間來反復打磨的,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很難收到時效性。況且,現如今,科技的進步,學生身上有電話、隨身聽、MP3等等,可以讓學生來享受生活,緩解壓力,故此,閱讀已經不是陶冶學生情操的有效途徑,所以,閱讀興趣大大削減。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的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故事情節較強或者詞句較精彩的段落,來為學生提供閱讀素材。通過創設閱讀情景,讓學生立身其中,從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和寫作的內涵。也可以進行有效的分組,讓學生通過競賽的方式來汲取精美的詞段。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增強了閱讀的效率,達到了閱讀教學的目的。
其次,從開發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出發,培養其閱讀思辨能力。分析過程是推理和判斷的過程。分析概括能力是一種思維活動,對課文中的詞語、句子進行分析,理解詞語的本義以及在課文中的語境義。作品的文本提供的是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中有許多空白和未定點需要讀者加以具體化,作品的意義才能得以表現。學生對作品的探究性閱讀,就是對作品具體化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拘泥于現成說法和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創造性地教,如此,教學活動才會充滿活力與激情,達到培養閱讀思辨能力的目的。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教材是輔助者的觀念,立足實際尋找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是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的任務。只有多思考、多交流,教師才能在具體的教學設計和實踐中踏實走好每一步,我們的閱讀教學才會有更顯著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黃厚江.語文的原點:本色語文的主張與實踐[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4):58~59
2 陳軍.程序化:知識定向與認知引導——語文課堂教學科學化試探[J].語文建設,2005(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