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學生的課余學習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可是老師不了解我們的課余學習是怎樣的。因此造成老師不知道應該怎樣指導我們進行課余學習。而課余學習中,課余作業是我們感到的困難最多,挫折感最強的問題,有時為了應付老師檢查只能是一抄了之?!边@是一位高一學生對我“訴苦”的一番話。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比較差,很多老師感嘆:學生作業抄襲現象愈演愈烈,有老師和我說,我們班作業一大組幾乎一種答案,有時課代表發作業給學生抄,全班雷同的作業實在太多,心里真的不愿意去批改。但又不得不批改。
以上師生反映的兩情景,在我們學校經常發生,學生埋怨老師不了解她們的課余學習和課后作業中的困惑,而老師批評學生作業不認真,抄襲、不交作業現象太嚴重。對作業出現的以上問題,師生都感到很困惑,到底為什么大面積抄襲?為什么學生不能快樂地完成作業呢?是不會做?還是時間不夠?或是我們老師布置作業有問題?為學生考慮的問題少了一些?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能否從教學環節自身入手去研究傳統的作業在形式、內容、數量的設計方面,在批改、反饋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又該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呢?數年來筆者一直在反思、探索這個問題,并在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了一些具體的實踐研究。
傳統的作業存在兩大弊端:①“題海戰術”,設計的作業總是以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為原則。題海戰術的特點是:通過大量重復性地做一些偏題、難題,去熟悉考試題型,提高解題速度。適度地做一些難題,可以培養刻苦鉆研精神,但是過量地、重復性地做偏題、難題,其實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因為,大題量、高難度的做題訓練加重了學生負擔,使大多數學生在身心上難以承受,難以完成,從而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對自己失去自信心。②“一刀切”,教師設計的作業絕大部分為書面作業,練習的要求也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針對性。這樣的作業不但失去了作業應有的教育意義,而且磨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學習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
作業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而傳統作業不能很好地實現新課標中三維目標的要求,在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和內容勢在必行。我認為作業改革貫穿要這樣一個指導思想:以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操作、積極探究為主要特征,以體驗生活、啟迪思維、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全面改革作業內容和形式,使作業教學環節與新課程同步。
但是現在的中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學生的課余時間幾乎全被作業所占據,像我們這類生源較差的學校,又有幾位學生每天是在自愿的、愉快的在完成課后作業呢?怎么樣才能減少學生抄襲作業、不交作業現象呢?使我們的學生樂學、愿做。
傳統作業模式的主要弊病,傳統的作業模式是教師根據自己對中等水平的學生情況的估測而獨立設計的,要求全體學生統一完成的任務。正因為統一造成了諸多弊?。孩贆C械重復的作業造成數量過多,效益低下。②作業的對象與數量高度統一,缺乏層次性。③作業的形式單調,與實踐脫鉤。
一、作業批改、反饋評價方面
傳統的作業批改方式是教師一人獨批、獨改、獨評,缺少學生主體的參與。造成教師的作業批改負擔重,且多流于形式。①批改作業的數量和費時過多。②批改作業所達到的效益問題。③批改信息反饋方面的問題。
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的作業設計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趣味性。趣味性設計原則是指:作業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作業設計要求生動、有趣,能使學生在作業時,自始至終保持高興趣。
2、層次性。為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人成功,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做到分層設計。
3、開放性:學科小論文式作業。以中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見解,要求他們寫論文好像是不可思議的事。但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在研究性學習之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研究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對科學家研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也有一定的認識,學生也完全可能依照科學家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去對一些簡單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從而寫出一定認識水平的小論文。
4、實踐性。學生在校接受知識一般由兩條途徑,一條是通過間接的途徑獲得,另一條是通過直接的途徑獲得,傳統的學科課程更多地強調知識的間接性獲得,以至于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到的知識純粹為了應試。
二、新課程作業評價
1、作業評價的基本原則。①評價以激勵為主。對于不同的作業類型教師的評價也應是不同的、多變的,要以激勵學生為主。②提倡評價的多主體。教師要轉變在學生作業評價中的裁判員角色,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作業評價的指導者,學習潛能的開發者。③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原則,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教師要通過批閱、觀察和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的作業過程作出形成性評價。
2、作業評價的操作①批改、檢查。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及時真實的反饋,批改檢查作業是師生和家長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作出準確評價的反饋。對非書面作業,通過家庭協助和抽查的方式進行落實。②結果記錄和反饋。提倡建立學生的作業記錄檔案。要通過學生的作業記錄反映學生的平時學習過程,和學習的發展情況,這也是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學習的關鍵。記錄要如實,盡可能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