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們的教育正進行著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就高中語文教學來說,課堂上更加強調師生的交往,強調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追求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參與,共同受益,共同發展。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互動教學成為了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學的熱點。
關鍵詞: 課堂教學;課堂互動
一、互動教學法的概念及指導思想
互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相互評估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方法。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教學計劃的要求系統地學習、交流、鑒賞、總結,也要求教師按學生的提問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重點施教、解疑釋難。
指導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變教學客體——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人的價值、調動人的能動性、創造性、培養人成為德才兼備、經世致用的之才。通過師教生、生教師、生教生,全方位、立體化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手腦并用,有膽有識,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大面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互動式教學的必要性
高中語文教學尤其畢業班的語文教學中仍存在超負荷運作的題海戰術及“滿堂灌”“填鴨式”的嚴重問題,致使學生陷于應試教育的怪圈而不能自拔,學生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思維未得到充分激活,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形成,教師“忙亂”,學生“苦行”,教學質量非但沒有提高,反而長年在低水平、淺層次徘徊。如此教學,說它“誤盡蒼生”有所過激,但說它并不能有效地應對越來越體現能力立意的高考卻毫不夸大。
面對語文教學的冷峻現實,力圖以新課標探究式新理念為指導,跳出盲目應試的怪圈。從教學實踐中逐漸總結出一種可以變客體為主體、被動為主動、講演為導演的互動式語文教學模式。
三、以平等交往為前提,實現“單邊教學”向“互動式教學”的轉變
“師傳生受”式的“單邊教學”,僅僅達成了“學會語文”的課程目標。實施互動式教學以“平等交往”為前提,語文互動式教學的重心應落實在“思維互動”上。語文課堂上,教師不能僅以頻繁活動作為互動的標志,不能僅以氣氛活躍作為互動的尺度。實現“思維互動”,常見的策略有:第一,在討論爭辯中互動。如教學《明天不封陽臺》一課,可模仿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組織一場辯論:房子裝修封不封陽臺?主持人(老師)與嘉賓(學生)實話實說。第二,在質疑釋疑中互動。以教讀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為例,教師先對作者和有關自然美、藝術美的知識作簡要介紹,然后讓學生自學課文。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找出難以理解的句子,于是問題接踵而至。作者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花未眠為何說它有種“哀傷的美”?有的學生說開花意味著凋零,所以作者哀傷;作者為什么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有的學生說人生是一個錯過的過程,我們也許錯過了美麗的景色、美妙的音樂,等等,學生的問題很多,解答了這些問題,文章的脈絡、主題各方面的問題都解決了。第三,在實踐活動中互動。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的延伸,普通高中新課標也要求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現行教材中安排了許多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教師可選擇適合開展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人士之間展開互動,積累生活經驗、豐富社會閱歷。
四、如何形成課堂動態生成的有效互動
課堂有效互動是動態生成的互動,是以課堂事件為師生的生長點的。我們所期望和追求的是“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葉瀾語),而非教師按照預設“走教案”。教師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情形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根據自己對課堂各種各樣信息的綜合把握,即時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得當的措施。“走教案”的互動不是有效的互動。“走教案”的互動最容易導致形式化的互動,于一成不變的模式,把教學程式化。一味地趕進度,或對學生早已了解、掌握的事件上長時間地駐足停留。為了達到能實現預設目標,教師制定一系列嚴密的紀律,如舉手發言、坐姿端正等。加強教師對課堂的掌控,使學生逐漸達成對互動的“一呼百應”,如:教師在課堂中依據事先設定互動時間,忽視學生的現有互動狀況。這種互動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是學生的條件反射般的服從,學生在這種控制中失去應有的活力與張力,因而也就不會實現有效的互動。
課堂有效互動的動態生成性并不排斥教學的預設。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是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學的方方面面給予預先設計的。這里的預設,就是教學在教學前的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同時教學更是動態生成的。這里的生成,是指教學過程是在師生、生生多向、開放、動態的對話、交流與互動中延伸的,并非封閉、靜態的知識傳遞過程,因此,教學過程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教師要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作為學生的生長點,來進行教學。由此可見,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是共生的。教學的預設是為了有效地生成,有效的生成也離不開精心的預設。一方面,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預設,使生成更有方向、更富有實效。另一方面,要在生成中展開,很好地利用生成資源。
總之,語文課堂要做到有效互動,多從教師與學生層面不斷去思考探索構建,在有效互動中讓語文教學真正的走進學生心靈。互動的課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到達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高中語文課堂中實行有效的師生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深入進行理性的、有創造性的思考,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