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對常識教材,尤其是歷史教材,難以直接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歷史教學必須考慮歷史學科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智力特點及其接受能力,采用多種形式施教,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教學中接受思想教育。本文就提高小學歷史教學質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歷史;教學;質量
小學歷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歷史教育的起點,在整個普通教育的歷史教學中屬于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讓學生從少年時代開始了解祖國輝煌燦爛的過去,略知歷史上各社會發展階段的一些簡單情況,歷代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從而為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打下基礎。在這個階段,小學歷史教學既要向學生傳授生動的歷史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能,又要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三項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為表里,互相滲透的。歷史知識的教學是基礎,思想觀點的教育是靈魂,能力培養是教學的核心,三者有機的聯系才能體現小學歷史教學的整體功能。因此教學中采取什么方法是比較重要的。
一、歷史教育刻不容緩
事實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歷史缺失問題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歷史意識的培養同題之所以要受到普遍重視,除了其本身在實現歷史教育目標或功能方面有特殊的意義與作用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學生、青年以至整個社會歷史意識的淡薄。造成這個時代的沉病的原因不一而足。甚為復雜,但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普遍地缺乏歷史意識,他們只生存在“現在”的此時此地,他們沒有生存在“過去”的歷史時空之中,他們對于植薄于“過去”與“現在”的“未來”更是毫無展望。由于歷史意識與時間的雙重缺乏,所以這個時代許多人心胸狹窄,目光如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些人在少壯求學時代,未能經由歷史教育而培育他們思考人生問題的時間深度,使他們成為當前‘毖近利益的俘虜。而不自知!”鑒于此,我們必須轉變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歷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觀念,真正把歷史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我們只有認識到歷史教育的潛在價值和深遠意義,才能把歷史教育貫穿在小學語文教育的始終,而不只是作為點綴。誠然,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小學生可以獲得歷史基本知識,初步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習和繼承人類的傳統美德,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曲折歷程中理解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換句話說,學生以此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二、以故事貫穿課堂,增補課外知識激發興趣
故事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以故事提興趣是最佳的方法。小學歷史教材在安排上,連貫性不是很強,只節選了歷史上比較典型的事件、人物。在教學中,僅僅依靠教材內容是很不完整的,也是比較枯燥的。我在教學中,時刻注意歷史事件的連續性。課前閱讀大量歷史資料增剝、知識,以故事形式貫穿課堂,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秦始皇贏政》時,穿插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秦始皇建筑阿房宮的故事,既能使學生了解這段歷史,又能為學生正確評價。
三、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歷史事實做具體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常把一些歷史事件混淆起來,分辨不清。檢查原因主要是我在教學中對同類的歷史事件,沒能前后聯系起來進行比較分析。于是,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便注意到教材的前后聯系。如教《黃巾起義》時,我就跟陳勝吳廣起義作比較,讓學生從起義的原囚、時陰、地點、趣過、桔果、意義等方面加以對照,學生的概念就比較清楚了。到一定時候,我還指導學生把教材上講過的歷次的農民起義制成一個筒表,讓學生看出它倆之簡的相同處和區別處,從而認積到歷史上的農民革命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進步。比較時要突出重點和本質。
四、將歷史教育滲透到語文拓展性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正確評判能力
每學期,語文教師都會在班里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歷史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關于歷史知識的的主題演講比賽,例如五年級有一個口語交際學習《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可以開展“銘記歷史,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滿足現狀、一味的享受生活,而應該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要努力的學習,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祖國、社會、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歷史知識閱讀”競賽,可以更加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等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進而使歷史責任感銘刻在他們的心中……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但不論何種教法,激發興趣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而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獨具匠心,使課堂教學具有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使學生學得輕松,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 朱曉秋.文史融合相得益彰——也談歷史課的語文教學法.新課程(中學版),201010):59~60
2 沈彩琴.文史不分家——淺談歷史知識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8):159~160
3 伍靜.把語文的清泉融入到歷史的長河中去——談歷史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聯系.教育教學論壇,2010(3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