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也必須要滲透著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教育不是簡單的對學生進行口頭教育。而應該在講解教學內容的時候,把思想教育能夠滲透其中,使教學內容和思想教育巧妙結合,做到有的放矢。
關鍵詞: 英語教學;滲透德育;德才兼備
每當我們談到思想教育的時候,大多數的老師認為這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師的事情,和他們無關。這樣的觀點是一種錯誤的看法,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的任務并不僅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思想素質教育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貫穿于所有的學科教學之中。教育界人士常說:“我們培養的學生如果科學文化素質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體素質不合格就是殘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質不合格就是危險品。”這個比喻很形象地說明了思想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重要性。同樣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也必須要滲透著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教育不是簡單的對學生進行口頭教育。而應該在講解教學內容的時候,把思想教育能夠滲透其中,使教學內容和思想教育巧妙結合,做到有的放矢。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而逐漸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能夠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一、結合中學英語教材的特點,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僅是知識的載體,還是德育的載體。英語教材也不例外。在英語課文中有許多的對話和日常用語,以及人物故事等,其中含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充分地挖掘這些知識點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思想教育。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能力培養的同時,教師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閃光點,發現有價值的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已完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任務。而有的教師則認為這樣對學生掌握知識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阻礙了英語的教學進程。殊不知,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兩者不僅不存在抵觸問題,相反,兩者是一種相互促進的作用。學生的思想素質提高了,學生也就確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英語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創設情景,自然啟發
在英語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從中提取精華,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巧妙地設計,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理解課文的同時,思想上也得到熏陶。每當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問題時,教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使學生和老師能夠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學生從中能夠受到啟發。在中學英語教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情景,從課文中挖掘深層次的含義。但是這個過程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基礎知識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方面來綜合考慮,循序漸進地來引導學生。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注意著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用英語口語和別人有效地溝通,為了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人格,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差等生教師要一視同仁。課堂上給出他們積極的鼓勵和表揚,讓他們主動思考問題,交流思想,做出自己的判斷,鼓勵他們吸收別人的觀點和看法,能夠和別人和諧相處。教師一定要面向所有的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創造機會,創造條件,使他們在課堂上都有發言的機會。對于差等生而言,教師要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給予他們及時的表揚。以求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和勇氣。
三、善于抓住時機,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也是通過英語教材培養學生情感的過程。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情感培養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把知識和技能,把學習過程和情感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真正的統一。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對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質,使素質教育得以真正的實現。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相應地調整教學策略,在上課的時候,能夠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知識講授和道德情感的培養。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為主,由于在家庭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溺愛,所以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往往不懂得關愛別人,理解別人。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就要針對這些情況有目的地對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通過英語學習來懂得關心別人,體諒別人,讓別人能夠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如,在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節日,引導學生制作賀卡,并寫上祝福語:On this day we honor you, dear mother.(親愛的媽媽,我們向您致敬。)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over the years, mom.(媽媽,謝謝您這些年來所做的一切。)在父母生日時送上一句:Happy birthday!
四、樹立典范,構建和諧的英語課堂
要想構建和諧的英語課堂秩序,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就必須能夠真正做到面向所有學生,真正做到一視同仁。能夠關注不同的學生的特點,尊重他們的人格,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能以成績來評判學生,要真誠地關愛,接納,寬容每一位做錯事的學生。真正地做到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對待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處處為學生著想,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老師的一片苦心和用意。使學生從心底感謝老師,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心態,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英語學習中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知識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等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培養的質量和效果。
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總之,教師要讓課堂成為學生體驗人生,追求更高境界的舞臺,使知識增長的過程變成思想素質提高的過程,寓德育教育于無形之中,像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起到作用,使學生真正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