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如何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面臨的首要課題。本文主要探討了初中物理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方式方法。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改
新課程改革對課程和教學改革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初中物理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思想、方法,還要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能力及科學態度與價值觀提升的培養過程。因此,進行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學改革,探索教學方法是我們物理教師的職責,也是我們每位物理教師要認真面對的新挑戰。
一、轉變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的關鍵是要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觀念是行為的向導,是行動的靈魂。作為物理教師,要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就要不斷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科學的育人觀,關注學生的主動性、潛在性和差異性;要動態的、發展地看待每位學生,尊重每位學生;要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行為研究;要加強學法研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要真正樹立起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二、反思教學行為,轉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必須改變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教師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將打破班級界限,根據課題的需要和興趣組成研究小組。由于一項課題往往涉及到多種學科,需要幾位教師同時參與指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實驗員、圖書館員之間的配合將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在這種教育模式中,教師集體的協調一致、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教數學的不研究數學在物理、化學、生物中的應用,教語文的也不光顧歷史、地理、政治書籍。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三、變革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
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新課程背景下,學生不能過度依賴于老師,需要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直觀地把握教學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在課堂中接觸各類物理實驗,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制作、發明一些生活小工具,學以致用,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某一特定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與交流,讓學生彼此交換思想,進行討論,在分析與歸納的基礎上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合作學習具有較大的學習優勢,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中我們要選擇那些學生無法獨立解決的、難易適中的問題,讓學生展開合作與討論。這樣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的驅動下才會產生積極的合作學習的愿望,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學習中來,進行思想的交匯與思維的碰撞,從而在全組學習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地解決問題。合作學習既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又利于學生合作精神、團結意識與互助精神的培養。
四、改進實驗方法,提高實驗效果
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的性格。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可讓四位同學用同一米尺分別上臺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時不公開,等第四位同學測量完以后,讓他們四人同時上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由于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然會使學生感到驚奇。這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開有良好的啟迪。
五、注重生活,培養探究能力
我們要學會將學生的探究視點從課堂引導到社會,通過展開廣泛的社會調查及其他學習活動,切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物理新課程標準》一書中介紹的很多事例,都是將探究的焦點引導到生活中的。例如:“比較材料的保溫性能”、“電冰箱中的物態變化”、“自制指南針”等,都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當近。教學之余,我們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多次布置學生利用生活經歷來探究新知識、實踐新知識。
六、尊重個性,鼓勵創新
未來社會競爭的核心在科技,科技競爭的核心在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新世紀教育的重要目標。進行創新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質疑,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更多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思維,使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不斷地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思維碰撞出火花。
七、評價激勵,體驗成功
教師的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激勵性評價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成功,微小的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產生奮發向上的學習動力。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當放寬評價尺度,不必過于嚴格,只要學生積極地參與了探究,去嘗試了,就應該得到表揚和肯定,而不論答案正確與否。因為不管是成功或失敗,學生都會在探究嘗試中有所收獲的。而評價的方式除了教師評,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評、互相評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找找別人的優點,讓學生學會相互欣賞,欣賞別人的學習成果,為別人的成功由衷地高興,并以此激勵自己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 孫柏棟.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初中物理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1(3):91~92
2 季忠.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芻議[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