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綜合實踐活動已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本文作者地處粵東山區,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加《礦產資源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調查》研究性學習活動,其中《煤礦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調查》案例在廣東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課例評比中獲二等獎。本文就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進行總結,歸納出了研究性學習活動四要素——選題要適當、目標要明確、計劃要周全、評價要合理,并談了兩點體會。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
我校地處粵東山區,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近年,我們進行了《礦產資源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調查》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師生遇到了不少困難,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同時,研究性學習活動案例之一——《煤礦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調查》在參加廣東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課例評比中獲二等獎。下面就把這次活動的點滴體會總結如下,與各位同行分享。
一、選題要適當
成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有賴于教師精心設計,恰當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在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特別要注意確定恰當的主題。選擇什么問題作為探究的主題關系到討論能否取得理想的結果。判斷探究主題是否恰當,①看學生是否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②看這個內容是否與學生的生活相貼近;③看所選主題是否有利于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煤礦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調查》主題活動是基于高中化學選修①《化學與生活》第四章《保護生存環境》的基礎上提出的,興寧的礦產資源有煤礦、鐵礦、石膏礦、稀土礦、釩鈦礦等,針對興寧是國家的重點產煤區,煤礦開采對當地的環境影響最大,我們就此讓學生提出問題,并深入調查研究。興寧煤礦開采已多年,自從2005年“8·7”礦難之后,大興煤礦等礦井已停止開采。但是,多年采煤對礦區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大,至今未能妥善處理。比如:當地農田坍陷、因地表水滲井而造成的農田灌溉水荒、水土流失、煤渣成堆造成的水質污染等一系列的問題依然嚴峻,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生產生活。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展開相關調查研究,并得出結論的實踐過程。
二、目標要明確
《煤礦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調查》主題活動的開展,我們的三維目標是:①知識目標為: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煤的知識,認識到煤炭資源的開發對本地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不合理的煤礦開采對環境的嚴重影響。②能力目標為: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實地調查的能力,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書寫調查報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辨證思維看待事物的能力。③情感目標為: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小組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通過活動,學生親歷了查閱文獻,上網查詢和實地調查,以及數據整理和統計等工作,培養了學生開展科學小研究和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從事科技實踐活動的興趣,真正讓生產與實踐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學生們收集的資料,有的是從報刊雜志中摘錄的,有的在電視中尋找,還有的干脆打開電腦搜尋到。我們還引導學生以此活動寫一篇活動日記。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還增長了知識。更可喜的是,同學們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培養了自主創新的精神。
通過調查,了解礦區附近的空氣環境、水土流失、農田耕種以及水質污染等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并給環保部門和地方主管部門提一些合理化建議。
三、計劃要周全
我們把《煤礦開采對環境的影響調查》主題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提出問題,制定方案。
第二階段:調查訪問,收集資料。
第三階段:匯報交流,評價反思。
選好課題后,開始制定研究方案,所謂的研究方案,就是把研究的背景、目的、過程、方法、人員分工、預期的成果等都明確。這對學生來說更是一籌莫展。我們給學生作了詳細的解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斷修改形成比較合理的研究方案。
在研究方法選取上,學生也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最初只填寫了名稱,后經過指導再補充了具體內容。最后確定為:①發放問卷,實地調查。設計了“ⅩⅩ鎮環境情況問卷調查表”,對黃陂鎮粒坑、龍溪兩村,崗背圩鎮的地陷、水土流失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以便獲得一些實際資料。②走訪當地群眾的調查。對黃陂鎮粒坑、龍溪兩村,崗背圩鎮的人群進行了調查,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調查,以摸清地陷的形成原因。③走訪相關專業人士調查。走訪興寧市科技局、地礦局、環保局的相關專業人士,以獲取相關資料。④網上調查和文獻資料查找。查閱有關地陷書籍,并在網上查閱了有關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有關網站關于地陷的報道。
周密的計劃有利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順利完成,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做好相應工作。
四、評價要合理
教師本著肯定、鼓勵的態度看待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點點滴滴的長進,當然也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與糾正,并抱有正確的態度。
教師要對學生實行鼓勵性評價。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進行鼓勵;哪怕是學生有時做錯了,也可以在勇氣、積極性等方面對他進行贊許、對他進行鼓勵,這對他的進步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可以采用成功體驗法、活動法以及心理療法等辦法來幫助學生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在精神上為學生造就良好的條件。
教師要作總結性評價。教師要在活動過程中隨時觀察、記錄學生的表現。對學生在知識理論的運用、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心理的狀況等做出判斷、評價。一般的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運用信息資源是否恰當、理論知識是否準確、參與活動是否積極主動、是否有效使用所獲取的信息等。教師對上述內容可有側重的點評。
五、兩點體會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要達到較大的收獲也是不容易的。
首先,要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研究性學習課程不計入學生的升學成績,家長會覺得花費精力不值得。這就要求我們先要做好家長工作,讓他們了解:必須從全面育人、為孩子將來能夠學會生存、學會創造、學會合作的角度來考慮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從而和老師達成共識,支持老師和孩子的想法,我們的活動才會因此而精彩。
其次,要重視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活動強調學生整體參與,要求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讓每一個人都動起來,集思廣益,全體學生都平等地參與進去。考慮并欣賞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學會從分歧中尊重別人。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新的課程,有著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為了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需要我們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求。
參考文獻
1 王偉.張山.學校科技活動開展經驗.南海出版公司,2003
2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