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職業學校學生享受國家的補助與資助,但職業學校學生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學生厭學現象普遍,嚴重影響職業教育質量。本文從科學認識職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制定畢業標準、立體化管理等方面著手,致力于有效遏制學生厭學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關鍵詞: 職業教育;厭學;對策
目前,對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已經建立起了“以免學費為主,國家助學金、校內獎學金為輔”的助學政策體系。對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學生可以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和助學貸款貼息等方面資助。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在校生規模迅速增加,但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學生厭學現象比較突出,嚴重影響到職業教育的質量。
一、職業學校學生厭學成因分析
1、學習目標不明確,態度消極。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學習環境相對輕松,相當一部分學生變得更加懶散,加上對專業認知不夠,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比較消極。
2、教學方法傳統。由于職業學校老師面臨教育對象的特殊性,這就要求職業學校老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更要具備有別于中學與大學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填鴨式”、“滿堂灌”、照本宣科等,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消極情緒,不愿意學習。
3、重管理,輕學習。目前,職業學校普遍重視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功利化,對學生的學習關注度不高,對學生學習引導工作做得較少,導致學校的學習風氣淡薄,此外,在少部分不學習學生的影響下,產生多米尼諾效應。
二、職業學校學生厭學對策
1、科學認識職業教育。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簡單的操作人員的培訓,而是承擔著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前,對職校畢業生的要求,不再僅僅是技術、能力的獲得,更重要的是職業道德、責任感、信譽感、職業個性、人格、創新的全面要求。
2、深化教學改革。①創設學習情境。創設情境是指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盡可能與真實工作情境相似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拓展思維、獲得學習能力、使學習直觀化和形象化。創設相對真實的工作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掌握,還可以讓提升學生非專業能力。②改革教學方法。職業教育,課程的性質、課程環境和學習方式均發生了本質性變化。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不僅要符合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更要符合職業教育的課程特征。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提升學生綜合的職業能力和適應現代化生活能力。③校企合作,互補互動。職業教育,要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就不能缺少企業的參與,搭建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培養的互動模式,互補互動,實現了學中做、做中學,讓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真實的社會教育,從學科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使學生看到了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聯系,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學校不應是純粹來管制學生,約束學生的地方;而更多是學生的一個生活舞臺,一個交流平臺;更應是一個充滿情趣,充滿人文,充滿活力與魅力的地方;是一個讓學生們身心得以舒展、個性得以發展、生命得以升華的地方。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有效學習的保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學習的熏陶,自覺地接受學習,產生學習興趣,品嘗學習的成就感和趣味感,并逐步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而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徹底矯治厭學的心理障礙。
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一方面,教師與家長共同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和家庭的溫暖,逐步消除失落感;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與專業能力培養相關的課外活動,同時課外活動要與學生的特長相結合,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與機會,激發他們的成功欲望。
4、學校、家庭、社會立體配合。學生厭學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均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責任,形成一種目標趨同、工作同步、立體配合的管理機制。學校與家長有著共同的目標,不能因為學生不想學就遷就、放縱他們,雙方應同力引導學生走出厭學的困境。社會應消除偏見,凈化不正之風,為畢業生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目前,高職升本科,中職升高職、甚至本科的多途徑、立體化的升學通道已全面貫通。如江蘇省,中職學生的升學途徑有:對口單招、注冊入學、“3+2”、“3+4”等,高職學生的升學途徑有:專升本、專接本和專轉本等。學校、家庭、社會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升學途徑的貫通及公平的就業機會,勢必有效地遏制學生的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制定統一的畢業標準。目前,學生能否畢業,各職業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標準,勢必造成各職業學校執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力度不均,部分學校為了自身的利益,難免有放水現象,也為學生厭學提供了條件。畢業標準的制定,不能由職業學校單方面進行,應由學校、行業或企業、政府共同制定,既要有利于學校執行,又要符合企業需要,同時還要便于政府監督,最終將合格的人才輸送到企業、社會。
通過科學認識職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制定畢業標準、創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立體化管理、實施嘗識教育等,樹立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可以有效遏制學生厭學行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蒲英杰.李飛飛.學生厭學問題的心理學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1(12)
2 楊正勇.杰覺伊泓.對大學生厭學與應付學習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