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實施以來,老師談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新課程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可喜變化了。對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新教材面貌一新,較以往小學數學教材靈活多了,也開放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問題經常出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靈活、開放的習題也讓學生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但也有的教師反映,新理念、新教材、新的學習方式好是好,就是學生們的兩極分化現象較以往更加嚴重了。有的人說,兩極分化是正常現象,人是有差異的,那么分化就是難免的事情。我以為其實不然,分化固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要是分化過于嚴重,特別是較以往更加嚴重的話,我們就應該認真分析一下原因了。是什么因素使得學生的分化這么嚴重?是智力上的,還是學習方式、方法上的;是心理上的,還是家庭背景方面的;是來自教材的,還是教師方面的?當然也可能這些方面都有,但我們還是要找到起決定性的因素是什么,然后去改革它,那么作為課程改革的教師,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如何避免兩極分化現象呢?
關鍵詞: 小學數學;防止兩極分化
一、形成兩極分化的成因
1、教材因素:新教材在編排時強調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和老教材相比較,死記硬背的東西少了,讓學生通過感悟來理解的東西多了,口頭敘述的東西少了,思維訓練方面的東西多了。知識的獲得都是通過理解、感悟、實踐得到的,過去那種通過死記硬背獲得知識的情況少了,造成了思維靈活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對于理解能力欠缺、基礎知識不好學生很難適應,勢必造成學習數學的兩極分化的現象。
2、學生因素:愛迪生曾說過 “成功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他在承認后天努力的重要性的同時,也承認人的智商是有區別的。多年的教學實踐也可以看出,學生入校時本來都是白紙一張,但由于受智商的影響,一年級就已經表現出學生學習的差異,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隨著知識由直觀思維往抽象思維的轉化,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同時,由于成績一直不理想,導致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的缺乏,加上學生習慣的差異,都是造成兩極分化的重要因素。
二、及時幫助,以防為主
數學的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學應面向全體同學,爭取做到人人學有所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出現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現,就應該及時找學生談,分析他們掉隊的原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同時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耐心幫助他們補習功課。對于一些有可能掉隊的學生,及早指出,說明掉隊的嚴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教師要時刻關注班級中的弱勢群體
教師要時刻關注班級中的弱勢群體,尤其要多關注那些上課容易走神的孩子,多鼓勵,多提醒,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多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每個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再者,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水平,關注課堂教學的細節,努力提升課堂調控能力。
四、激發動機,誘發興趣,防止“兩極分化”
我們都知道“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是防止分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四年級學生要是在課堂上能聽懂老師說的教學內容,他們就會感到有收獲,興趣就會產生,所以每堂課都要循序漸進,關注差異,注意讓學生有練習的內容,有練習的時間。教師要不斷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興趣,防止小學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又一對策。
五、教貴有恒,貴在常態
古人云,學貴有恒,對于教師來說要教貴有恒。兩極分化,我們更要關注弱勢群體—后進生,后進生轉化貴在堅持,正所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只要教育存在,差異就會存在,可以說沒有一個教者一開始就放棄后進生的,只是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會越高,當這部分學生反反復復變化無常時,我們往往都會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懊惱,進而失去了應有的耐心,甚至產生偏激思想。后進生一般表現為自制力較差,意志薄弱。要想其徹底改掉原來的缺點和錯誤,決非一朝一夕之功,自身意志薄弱加上外部不良環境影響依然存在,往往會導致他們重蹈復轍。因此,當后進生出現反復時,一定要戒急、戒躁,正確對待。認真分析后進生出現反復的原因,及時教育他們樹立信心,明確繼續努力的方向,并注意幫助消除外界環境的不良影響。對其點滴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他們的長處培植自信,喚醒向上的熱情。
六、家庭配合,雙管齊下,樹立信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舉足輕重,至關重要。利用六年級學生住宿制,每周五提前放學家長來帶學生的契機要求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動態,對孩子要因勢利導,加強管理。家長平時要經常與孩子談心,查看他們的作業,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加強與老師之間的聯系并交換意見,共同商討解決孩子學習中存在問題的有效辦法。積極配合學校做好輔弱轉差工作,切實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困境,減少學習中的分化現象。
防止和縮小學生學習數學中出現的兩極分化,還有大量辛苦的工作需要我們去做,需要我們奉獻一顆愛心。加強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教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經過學生、家長和學校的三方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這種兩極分化一定能縮小很大的差距,提高潛能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鮑建生,周超.影響學生高層次數學認知能力的因素分析[J].中學數學月刊,2010(09)
2 鄭繼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效率的體驗[J].新課程(小學),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