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重要課題。由于存在學習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礙等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義務教育的一大難點。本文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積極建議。
關鍵詞: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解決措施
一、留守兒童健康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在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親情關系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和關懷,往往感到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的性格往往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造成他們學習成績、品德發展不盡如人意。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總體差于非留守兒童,而“雙差生”絕大部分產生在留守兒童中,是學校和教師的一塊心病。由于沒有父母的細心監護,而班主任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相當一部分留守生學習缺乏自覺性,交友沒有選擇,喜歡成群結伙,打架斗毆,花錢大手打腳,不懂勤儉節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常和品行欠佳的社會青年混在一起,參與偷盜,迷戀上網,有的甚至早戀等。
二、留守兒童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
1、性格柔弱內向。留守兒童在年齡較小時就離開父母,致使親情關愛嚴重缺失,盡管有些是爺爺、奶奶或親朋監管,但畢竟與父母不同。當遇到一些麻煩時他們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再加上性格內向,總把事憋在心里。長期下去,這種自卑封閉,極易導致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2、自卑心理障礙。兒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強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邊就好像失去了堅定的依靠和保護,因此和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相比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不求上進。
3、寂寞無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產生一種被拋棄感,空落、寂寞、孤單,時時困擾著他們幼小的心靈。時間一長會使他們的心理騷動、抑郁,進而導致精神上的空虛,甚至行為上的出格。
4、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兒童因為缺乏保護而總覺得別人會欺負他,一點小事就會計較、當真,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是敵意,而對老師、臨時監護人的管教,有更強的逆反心理。
5、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數孩子在年幼時,父母就離開外出打工,他們不理解父母,認為家里窮,父母沒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產生怨恨情緒。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遠父母,和父母產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無情。
根據上述現象,我們可以根據其不同的表現,做一個具體的分類。不難看出,這些孩子的共性為自制力差,上課精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但又想在某些方面表現自己。其異性表現有兩點:一是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者,他們的性格普遍顯得孤僻、郁抑、有的還有偷竊行為;二是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這些留守孩子大都顯得自傲、放蕩不羈、喜歡賭博、酗酒、吸煙、進網吧。
透過這些現象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由于這些孩子缺乏一種和諧的關愛。那么如何教育好這些農村留守孩子呢?
第一,我們必須運用科學發展觀來正視這一社會現象,引起社會、學校的共同重視。①要呼吁社會,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要增加農村邊遠山區的教育基礎設施投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多搞“雪中送炭”工程,少搞“錦上添花”工程。盡快將農村邊遠山區寄宿制學校的基礎設施搞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同時,要合理配備好農村山區寄宿制學校的師資編制。②要呼吁家長多給孩子一份關愛,不只是在生活上的,精神上更重要。多寫封書信,多打個電話,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給孩子一份鼓勵,一份安慰,一份真愛。多和班主任溝通一下,配合做好教育工作,不要掙了票子,誤了孩子。③要凈化學校周邊環境,清除網吧等誘惑少年兒童的有害場所。
第二,學校的內部管理要不斷加強,管理措施要進一步完善,做到科學化、常規化、經?;?、規范化。①班主任要掌握好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了解每個留守兒童的性格特征。經常注意其思想動態,對其進行動態化跟蹤管理。多與他們接觸,培養與他們的感情。當好他們的第二監護人。班主任可利用主題班會等活動,給留守兒童慶祝一下生日,也許會給他們彌補一下應有的家庭溫暖。②充分發揮團組織、少先隊組織的作用,經常開展活動,調節一下緊張的學習氣氛。讓留守兒童在各項活動中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長,激發出學習積極性,培養其自我克制能力。③經常開展文體活動,活躍學校生活氛圍,如唱歌、彈琴、球類、田徑等。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習生活的樂趣,并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讓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從而使其個性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④有計劃地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如讀書、書畫、作文、學科競賽等活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逐漸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⑤在評發貧困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費時,要發揚民主,不循私情。讓那些真正貧困寄宿生感到,這是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同時也是全班同學對他的關心,使其真正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愛心。⑥對那些家長都不在家,雙休日回家無人照顧的留守兒童,學校要想辦法提供生活上的方便和學習上的安排,并輪流安排教師假日值班關照。
總之,要給他們多一份關愛,少一份冷淡,多一份鼓勵,少一份埋怨,多一份期望,少一份放棄。當然,要解決以上問題,校長必須要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突出德育首位,實行素質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發展。否則只是一句空話。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學校既是校園,又是家園和樂園,老師既是自己知識的傳授者,又是自己的第二父母和靠山,才能讓那些留守兒童們排除雜念,糾正劣習,朝著健康的個性化方向發展,才能讓學校成為和諧校園,才能讓農村邊遠山區教育盡快走出低谷,向著正常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