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汽車產銷首次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的現實,汽修市場也不斷壯大,同時對汽修技工的需求、要求不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提到了更高的層次。如何培養更多更好的汽修技工,越發成為擺在中職汽修專業教學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此,筆者就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改進中職汽修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談幾點看法。
在傳統汽修教學中,通常是以理論學習為中心,以學分考試為目標,先由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理論考試通過后再由學校交給維修師傅帶去實習。從長期的教學效果看,這一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的問題:職汽修技工學校的學生文化知識基礎較差,學習缺乏空間想象力,對于抽象的理論學習,大都感到困難,無從掌握。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加強了直觀教學,但對汽車零件的空間形體、零件之間的位置關系、裝配關系及傳動關系、工作原理難以形成完整的認識。學習時,全靠死記硬背、最后總是似懂非懂,很難變成自己固有的知識。在教學中,三門專業技術理論課的教學安排時間跨度大,如同一個汽車部件總成(如傳動系中的主減速器總成)的構造、修理工藝、故障排除的教學時間為兩個或三個學期,學生對某一部件結構的認識是斷續、分散的,整體認識不清楚、理解不透徹,常常顧此失彼,學習難以深入,理論和時間難以有機統計起來,很難把理論與實際融匯到一起,因而最終學生盡管也可能可以通過考試,但真要到實際中去工作,處理問題的能力往往不盡人意。
職業技能的培養的根本著眼點是服務市場需求。因此,在中職汽修課程教學上,首先要研究市場需求的趨勢、特點,加強與汽修企業的聯系溝通,隨時掌握汽修市場的發展動態。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要為他們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做到人盡其用,學有所用,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教學,不至于盲目培訓。在科目的設置與教學的方向上,要以汽修企業最需要的人才為依據,如能做到與企業簽訂人才輸送協議為最佳。
現代社會,汽車新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新的知識在不斷涌現,而我們現有的中職汽修專業課程卻仍是原有的版本,有許多新技術應用無法體現,盡管有些東西可以由教師在講義中進行補充,但并不完善。如果學生畢業后,參加市級工作,就會遇到新技術問題方面的故障將無從下手,難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影響汽車維修企業信興譽,而且也影響車主的方便,甚至還可能讓學生失去就業的機會。因而,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對中職汽修專業課程要組織力量,創新課程內容,根據技術進步的變化狀況不斷編寫出新的適應市場需要的教學理論課程與實習課程,以滿足教學的需要,讓職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適應市場競爭的實用型人才。
傳統的教學方式明顯落后于市場的要求,現在,有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正在各類職校中推行和應用。這就是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結合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戰技能。該教學模式就是把汽修專業課程按發動機、底盤、電器、汽車新技術四大模塊分解,每個模塊又按系統結構分成幾個子模塊,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程度合理設計操作任務,讓學生邊學理論邊實踐操作,按教師分配的任務來完成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習技能。這樣,即可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可使專業技能培訓與理論學習相對應,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理性與感性的同步認識;使學生有較多機會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際反復對照、理解;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的反復交叉,內容不斷更新,學生有新鮮感,理論指導下的技能訓練,能使學生感覺學到了實在的本領,增強自信心,促進技能的早日形成。
目前,我們大多數中職汽修專業的教學是在課堂上講理論,考完理論再到車間去實習,沒有既上理論課又可以同時實行現場操作的場地。而要讓學生們加深理論的學習和提高操作技能,必須按一體化要求來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在集訓基地建設上要按教學與操作的要求來建設。目前,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模式,①如果學校條件許可,可以自辦汽修工廠,做到校廠合一,這樣完整的汽修設備加上現成的汽修車輛,對教學是很有幫助的。②沒有辦廠條件的學校,可以與一些規模較大、設備較先進與齊備的汽修企業搞聯合,一方面為學校培訓了學生,另一方面也為企業提供了勞動力。通過課程集訓基地的搭建,為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中職汽修專業教學要隨著汽車科技的不斷進步不斷改進,只有跟上時代科技發展的步伐,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汽修職業技能人才,才能有效提升汽修行業的服務水平與質量,滿足汽修市場不斷變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