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更新教學觀念,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教師要更新課程觀、課堂觀、教學觀。二、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證。①改革備課思路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②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③創造積極有效、開放互動的課堂氛圍;④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減少低效無效環節;⑤教師應創設學生課后繼續學習的條件。三、轉變教學方式,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①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知識規律性;②解放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③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增強訓練實效性。
關鍵詞: 思想品德課;實效性;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下,人們往往把課堂教學當作教師的教學活動空間,而把課程教學活動界定為一種“認知活動”,而忽視了課堂有效教學的特征,使大量的課堂教學處于一種無效的或低效的狀態。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每個思想品德教師都非常關心和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更新教學觀念,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
1、要更新課程觀。如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對原有思想品德課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思想品德內容上,而是在課程理念上。對于同樣的思想品德內容,課程理念不同則教學方式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同。
2、要更新課堂觀。課堂不是舞臺,學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劇本,教學不是表演。評價課堂效益高低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了多少、體驗了多少。新課改的理念是: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
3、要更新教學觀。在新理念指導下應實現三大轉變: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以成人為中心的呈現方式”轉變為“以兒童為主體的呈現方式”;從“以教材作為教學內容”轉變為“以教材作為師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
二、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證
一個優化的教學設計,既是一節實效教學的序曲和前奏,也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真正的實效課堂教學生成于實效的教學設計。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者。
1、改革備課思路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而傳統的備課重點是備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是從教師講的角度,而不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考慮備課。這也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備課時首先要考慮這節課準備安排幾個學生的活動,每個活動怎么安排;其次要考慮在活動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第三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或遇到哪些問題,老師怎樣進行調控,怎樣評價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寫出來,作為教師課堂上臨場發揮,隨機應變的一個基礎準備。即使如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再進行補充備課,寫出自己執教的體會和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這樣的備課才是我們倡導的,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是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2、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大多是沒當班主任且擔任教學的班級多,與學生的接觸會較少。要加強思想品德教師與學生聯系,一是教師要花時間去了解,從作業、考試等途徑多與學生交流。二是,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有高尚品德和淵博知識這樣會得到學生的敬佩和信服,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如此一來,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思想教育、德育教育與知識教育的實效性就會大大提高。正如盧梭所說:“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之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
3、創造積極有效、開放互動的課堂氛圍。
(1)創設積極有效的課堂學習氛圍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愉快的情感體驗會使人精神煥發、思維活躍。課堂上,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話,都可能在師生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可以使課堂的氛圍既輕松又和諧。教師的語言要親切,運用商量的口吻,充分體現師生間民主平等的關系,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2)師生互動,共同參與的創造性活動。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是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學效果取決于師生間良好的交往。交往與溝通,是教學的核心。學生構建思想品德知識的過程,就是師生雙方思想交互、碰撞的歷程。在課堂上,彼此不斷捕捉對方的想法,從而產生交流、滲透,使學生通過動手、思考、表達,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
4、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減少低效無效環節。
一堂課分幾個大的步驟,每個步驟有分哪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哪些環節屬低效無效環節,一定做到心中有數,靈活增刪,精心設計。盡管每位教師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有所不同但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必須突出知識重點和中心環節,解決重點的措施,必須省時、有力、有效。
(2)必須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啟發性的思考題或討論題。
(3)必須精心設計課堂訓練題,訓練題做到:①具有典型代表性。②難易適中。③符合新的中考思路。④必須保證學生的訓練時間,做到重點問題堂堂清。
5、教師應創設學生課后繼續學習的條件。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社會學科,應在以課堂教學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的基礎上,向生活的各個領域擴展,把思想品德課同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恰當地利用并整合學生周圍、課堂內外豐富的德育資源,更好地發揮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功能,大大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將自己的思想道德認知轉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實現知行統一。
三、轉變教學方式,是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高效課堂以學生先學、教師后教為基本模式,主張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提出疑問,教師進行釋疑,從而解決問題。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就是整個模式的核心。
1、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知識規律性。
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教師指導下得以充分發揮的。因此,教師的教學不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每位教師除了對教法的研究外,還應更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研究。經過反復實踐和探索我得到以下啟示:①教師必須具體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包括識記、理解、運用的具體方法以及在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②具體指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如對初中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是:第一步,通讀材料,概括材料反映了哪一個中心問題或哪幾方面的問題。第二步,回扣教材,找到相關的原理或觀點。第三步組織答案要點。每個答案要點的結構是:原理(觀點)+簡析。即:每個要點都必須先擺出原理或觀點,再結合材料加以分析。思路開拓的方法是:圍繞材料反映的中心問題打開三條思路:①為什么?(原因);②怎么樣(意義或影響);③怎么辦?(措施、方法);④通過典型訓練題的典型示范作用,具體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2、解放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要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以布置課堂作業為例,傳統模式的課堂練習形式,練習內容是由老師選定的,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突出教學的指向性,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傳統模式的課堂練習形式沒有充分而有效地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面對這個問題,我在教學中嘗試為學生準備了“指定作業”(這是老師布置的,學生戲稱為“法定作業”)、“自選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情況選擇完成,學生戲稱為“自助餐”)、“極限作業”(對學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學生戲稱為“極限運動”)三套大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能力強弱以及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
此外我還讓學生對作業進行互評,具體步驟要求是:①學生分組,小組內部互評作業,評出小組內部的優秀作業代表;②由各小組優秀作業代表在全班講解答題;③教師公布標準答卷;④由全班的同學來評價各組的答案、思路以及在這一過程的表現(包括團隊意識是否強烈、表達是否清晰、儀表是否大方);⑤教師總結各組的表現,確定優勝組。這種方式讓學生既成為課堂練習設計的主體,又成為課堂練習評價的主體,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學生從過去對作業的消極應付轉變為現在的積極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討論,善于獨立提出、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所以,“自主學習”不是學生“自己學習”。一方面,學生學習知識、積累經驗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指導;另一方面,學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師由牽到扶再到放的漸進過程。因此,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責任重大,體現在教師要提出真正富有啟發性而不是簡單“是非”性的問題,既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能夠最終理解掌握教材重難點。
3、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增強訓練實效性。
舊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師講得過多、過細,擠掉了學生的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只是把作業留到課外做。而事實上這樣的作業既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呢。針對這種實際,我們從教學實際出發,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其內容是: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也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對于“三講”中的“講重點”我們的落實措施是:①講清知識的含義、結構、層次。②講清知識運用的方法步驟。③強調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要求。如在初中二年級“法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課中,教學重點是:消費者在經濟生活中較易侵犯的五種權利。在落實“人身財產安全權”時,教師必須做到:①講清含義。②從道理上講清它是消費者最重要、最基本的權利。③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服務,保障消費者提供人身財產安全。④讓學生列舉事例說明。對于難點采取以下措施落實:①精心設計思考討論題讓學生討論;②教師引例和學生舉例相結合;③對于過于偏難而又不是教學重點的教師可以不講。對于易錯易混知識點可以通過習題訓練的方法加以解決。對于“三不講”的內容,教師也要將知識問題化和要點化,讓學生在自學中解決。總之,扎實落實“三講”“三不講”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落實精講多練的原則和自學性原則,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同時教師也才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勤反饋和強矯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實效教學需要超越已有的教學經驗。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現是一個需要摸索反思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老師深入思考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規律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終身探索的,課堂里不僅傳遞著知識,也在形成著文化,今天的課堂將決定一個民族的明天。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恒而又質樸的主題。
參考文獻
1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2 王立東主編.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
3 蘇煌品.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現狀及應對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