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媒體技術是信息傳播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印刷技術的組合。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領域極其廣泛,然而,其最令人振奮的發(fā)展莫過于在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技術集視、聽、觸等多感官作用于一體,既豐富了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其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為深刻透徹,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擔當更為主動的角色,從而使其學習變得更賦有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多媒體技術還有助于教師對教學經驗的總結、積累,延長知識的存儲期限。
關鍵詞: 初中歷史;多媒體;應用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久遠陌生的歷史人物形象化;使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奧難懂的歷史哲理明晰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多媒體教學法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初中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初中歷史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
一、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歷史學習的生動性、形象性
多媒體演示教學可以通過展示文物圖片、文獻資料、歷史地圖、歷史現象的模擬動畫以及歷史紀錄片等多種信息,把不可再現的歷史現象,重新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復雜的事物簡單化、平板的形象立體豐滿化。例如,在講到大躍進運動時,筆者把反映大躍進時農業(yè)生產中的浮夸風、亂放衛(wèi)星的一些畫報展示給學生,不僅使學生對當時現實獲得些許感性認識,也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
二、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歷史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歷史——作為初中時期的小學科,學校、家長、學生普遍不重視,加之學生的年齡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單一的傳統(tǒng)歷史教學方式的影響,造成了大多數學生歷史學科學習興趣淡薄,歷史成績和素質能力也難以提高。而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它可以使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變?yōu)閯討B(tài)的豐富多彩的視頻圖像、生動活潑的文本文件;它可以用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及時有效的反饋,吸引學生聽、看、動手和思考問題的興奮點,使學生長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達到“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歷史教學能較好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每門學科中都有學生較難理解的理論性或知識性的難點問題。歷史學科中,如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進程與民族工業(yè)發(fā)展過程的相互影響、馬克思主義中關于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性概念等,都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問題。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有利于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運用多媒體,點擊鼠標,通過軟件中視頻文件和圖形文件的動態(tài)演示,創(chuàng)設出形象的歷史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再配以動聽的音樂和老師的生動講解,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有效率地接受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fā)展,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比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用粉筆在黑板上劃劃寫寫,更能實現突破教學難點的教學目的。
四、多媒體教學能重現歷史,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在初中階段,歷史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僅僅依靠文字和講解,以及想象的學習,不免顯得枯燥和乏味,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和體會。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恰好能彌補這一缺陷。例如,在講到抗日戰(zhàn)爭中揭露日軍暴行、激發(fā)愛國精神時,僅靠文字和教師的一張嘴是沒有說服力的。筆者在授課時,將反映日軍獸行的資料、圖片整理成一個FLASH短片,再輔以文字說明、音樂背景和口頭講解,讓學生在鐵一般的事實前,感受到了民族的傷痛與恥辱,從而激發(fā)出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筆者認為這是多媒體教學應用在歷史教學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五、多媒體應用于歷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①在制作教學課件之前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在制作教學課件之前,教師必須先對所教的課程內容全面地了解,并深入地研究,把握好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為制作課件和課程的講授做好準備,這也是教師能否順利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在制作課件時要體現出重點和難點,應符合課堂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②多媒體課件應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課件是為課堂服務的,所以課件應簡潔明快注重實效且重點要突出。如果課件的設計過分繁瑣,畫面過于華麗,再配有動畫和聲音,一方面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另一方面會給執(zhí)教教師的操作帶來麻煩。其次,對教學內容的難點,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動畫的作用,將難點講透,讓學生及時掌握、當堂消化。③在教學過程中恰當使用課件教學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多媒體內容出現的較好時機是在學習重點內容時以及在突破難點時,切不可把所有內容都搬上屏幕,讓教師當放映員 。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使用課件的方式一般有三種: 語言在先,課件在后; 課件在先,語言點播; 邊播放課件邊用語言串聯(lián)。④對多媒體教學的效果要及時反饋評價。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評價的過程就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有學生的反饋就得有教師的評價,評價也是一種反饋,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或引導、或調控、或鼓勵,反饋要做到及時、準確。教學時,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去聽,然后結合幻燈片內容進行思考、討論。⑤多媒體課件應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好的多媒體課件應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比如背景色的選擇、字體大小、線條粗細等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影響。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避免制作的手段過多,畫面雜亂,給人以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之感,如此易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手段的變化上而影響教學效果; 另外,背景色太深或太淺、字體太大太小、線條太粗太細,也都易引起視覺疲勞,甚至出現頭暈眼花,影響教學的效果。
總之,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們要揚長避短,使歷史學科在先進科技的助力下煥發(fā)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