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科學之一,它具有較高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初中化學課教學作為化學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如果將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科學知識,僅以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傳授給學生,而不采用活潑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去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學生對化學課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將得不到培養。因此,在化學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采用巧妙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活化學課課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感受和體驗教學內容。這樣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化學課的教學質量。
一、培養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自學
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全新而又陌生的學科。部分同學自學能力較差,沒有預習的習慣,不懂得預習的重要性,往往簡單地認為預習就是念一遍課文,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我們教師最好讓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做到有目的地去聽課。預習時,要把新課內容仔細通讀,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帶著疑問去學,聽課的效率就會提高??茖W的預習方法能為學生學好教學內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師課前依據本章節的知識目標,設計好預習提綱,然后引導學生寫出預習中的收獲即本節的重難點,這樣進行一段時間后,學生養成了預習的習慣,就會自行預習。好習慣一旦養成了,學生將終生受益。
二、讓學生課堂做好筆記,指導學習方法
同學們在認真聽講的同時要做好課堂筆記,這不僅有利于課后進行復習、掌握重點,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課時“走神”。在記課堂筆記時,我要求學生必須講究方法,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與課本內容相同的部分可在課本上標出,課后整理筆記時可補全。由于初中化學知識點雜亂而零碎,因此要求學生經常進行及時復習,對每章節內容的知識,我規定時間檢查過關,對知識點進行梳理,達到對課本內容的融會貫通。
三、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是化學科學的基礎,也是化學知識的源泉,加強實驗是化學教學的時代特征,又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樣,實驗也是形成化學概念、建立化學規律的重要方法,化學學習就是通對化學現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可以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也可以來源于實驗提供的化學事實。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來自復雜的運動形態,本質的、非本質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僅通過這種途徑形成概念、建立規律有相當的困難。而實驗則可提供經過簡化和純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學生對化學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例如,初中化學教材中,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直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聲音的發生是從實驗現象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杠桿平衡條件是由大量的實驗數據,經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得到的結論;液體的壓強是先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
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則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化學學習時,要求做到如下幾點:①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②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勤動手、敢動手;③自己設計和制作某些簡單模型或玩具;④逐步養成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習慣。
四、明確目標、分工合作
為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活動,積極交流、探求,充分發揮小組集體的互動互補作用,使學生在共同探討、合作學習中以點帶面,以優促差,共同提高。我給小組命名為“化學協作小組”,其宗旨是“互助、協作、競爭、發展”。各小組從組長到每位組員都分配有具體任務,但這并不意味就是合作學習,要切實地使全員參與到學習中來,關鍵還在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小組長的組織作用至關重要,我每周都要進行一次組長培訓,每次確定一個培訓主題,如:怎樣樹立自己的威信、怎樣組織討論、如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指揮的技巧……有時也根據教學內容及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解決在討論及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全體學生,也要教會他們合作學習的步驟與方法,如何發言、如何討論、如何分工等等。目標具有引導和激勵功能。要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小組合作目標。建立小組目標要明確具體,并依據學生實際。
五、開展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科技活動,科技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左右著創新活動,為此在工作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科技活動。沒有條件必須創造條件,從課外興趣小組開始,建立初步的創新活動的基礎。通過教師的指導,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比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家庭小實驗;再結合課本,適當補充學習一些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進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義的實驗;并引導學生撰寫科技小論文,充分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活動中,也要注意聯系社會實際。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到工廠、農村、商店等地進行參觀、訪問、調查,寫出專題調查報告,并聯系社會實際,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條件許可的可以進行方案研究,并幫助實施。
總之,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各方面入手,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地去進行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