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下,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途徑,成為教師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化學是研究物質變化的學科,主要從分子、原子和離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在化學剖析教學中,學生不免會遇到困難,以至于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革創新化學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高中化學;優化課堂
一、選擇生動有效的導入方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恰當的提問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帶著疑問來學習,使學到的知識更牢固,印象更深刻。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化學,產生學習化學的欲望。與此同時,提問要講究藝術和技巧,語言表達簡潔清晰,面向全體,根據問題難易和學生知識水平進行適量適度的提問,是學生始終處于理想的思維活躍狀態,積極思考。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逐步引導學生完成從模仿思維到程序思維然后到創造性思維的過渡,并重點鼓勵學生發展求異思維。
二、運用恰當的教授方法
1.試驗教學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化學知識,獲得化學實驗技能、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訓練科學方法及其他科目的學習有重要意義。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的魅力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實驗的探索和實驗的創造性。新的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新教材的顯著特點是:實驗課時比例增大,實驗內容增多,實驗類型增加,尤其化學必修Ⅱ還提高了對定量實驗的要求,教師應深刻領會大綱精神,挖掘實驗內涵。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獲得感性認識,再引導他們運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等方法來認識實質,掌握規律,完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引導他們綜合運用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一些實驗設計和解答實驗習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精神,為創新意識鋪路架橋。
2.電教輔助法。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我們的教學工具也有了很大的改變。運用電教媒體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的優勢,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索、驗證過程,使學生對某知識主體獲得更深一層次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某種能力,強化某種素質。高中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化學學科中有許多概念內容很抽象,如果老師照本宣科,勢必導致學生“霧里看花”,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片等直觀教具,補充或顯示一些趣味性的材料,可使枯燥無味的內容顯得生動直觀,使學生便于接受。
三、要從學生心理出發啟發教育學生
1.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渴望知識,探求未知,研究青少年的心理,這是一種同于肌體的需要而產生的穩定、持久的內驅力。滿足這種需要的過程,就是有目的的認識與掌握知識的過程,需要在情緒上的表現就是興趣,興趣則表現在學生又不斷地深入認識客觀的事實,認識客觀規律的自我要求。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說,興趣是人類活動動機的一個重要方面,有興趣的學習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但如果學生認為這種探索性的學習過程沒有味道,時時處于被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就無法發揮。
2.因材施教。有的研究工作者調查發現,當前學生對化學感興趣的只有8%,而根本不感興趣的也只有4.5%,此數據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化學處于可學可不學的狀態,他們學習這門課程是因為升學考試有這門課程。這種現狀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況分別對待。更新教學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重要的一個觀念轉變,就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知識、能力以及個性特長上,都能獲得他可能得到的最良好的發展。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同一個班的幾十名學生,他們的智力能力有高下強弱之分,學習態度有積極主動和消極被動之別,化學知識和化學操作能力也必然有相當的差異,幾乎每個學生都不盡相同。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使教學能夠讓程度不同的每個學生所接受,也就必須真正從每一個或每一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此,如何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實行因材施教,使高中化學教學與人的個性發展和諧結合,應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和主攻方向。
四、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的大腦“動”起來。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多講習題,減少實驗,甚至不做實驗,其結果是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不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離不開實驗事實的探討和論證。中等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在認真做好課本要求的學生必做實驗的前提下,大力加強學生選做實驗的容量及演示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檢驗假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能力。
五、配置適時適量的練習和測試
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能力的源泉。為了鞏固知識,學會運用,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變成技巧,知識轉化為能力,不可缺少的要附加練習和測試,但要禁忌過量的訓練和偏難的習題測試,題不在多而在于精,題目應是嚴格篩選的有代表性的,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題目的講評不應就題論題,應該就題講知識,這樣學起來,學生就不會感到枯燥無味。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認真分析學生心理狀況,耐心教育,幫助他們,使他們樂于學習化學,喜歡化學課程,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