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根據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可將課程資源的概念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與條件性課程資源,并對課程資源的概念進行了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按空間分布和支配權限分為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凡是學校范圍內的課程資源就是校內課程資源超出學校范圍的就是校外課程資源;還可以根據其他的角度劃分為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與財力資源,紙質資源與電子聲像資源等。
多媒體資源作為課堂資源和各中學的常規化教學形態已經逐步被中小學教師熟練掌握和運用于教學之中。多媒體計算機基于網絡通信基礎的平臺上有著信息量大,趣味性多,即時性突出,交互性強等優勢,也成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常規設備。但過度依賴與多媒體的使用往往導致教師忽視了板書與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學英語課堂教育教學中恰當的優化多媒體技術,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作用而又不喧賓奪主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進行了研究。
一、豐富多媒體課程資源,合理選材編輯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對需要的多媒體材料要進行恰當的選材編輯。視頻,音頻以及圖片新聞作為多媒體課堂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存在無關信息過多,缺少雙語字幕解釋或者前奏過于冗長的弊端。不僅致使學生在接受素材信息的同時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無關信息的閱讀中,客觀上也使教師的課件制作顯得粗制濫造,生搬硬套。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對基礎的多媒體技術的操作例如Flash,Powerpoint,和在視頻中加字幕的會聲會影軟件多加學習,使自己游刃有余的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將粗糙瑣碎的網絡資源變成精美的課堂網絡素材。筆者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第一單元Advertising的Welcome to the unit 的導入部分選擇的是2010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獲獎影片《商標的世界》。但是該短片時間較長,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筆者對影片用會聲會影進行了編輯,剪切了開頭和結尾,并在中間設置了停頓插入了幻燈片使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不需要在Powerpoint和播放器之間切換,節省了時間也使課件更加精美,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注意力不會被打斷。
二、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直觀教學相結合
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正是那扇一切從外部世界進入到人的心靈之中的東西所要通過的大門?!币虼擞⒄Z教師可以利用直觀性教具,包括多媒體但不能局限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對象和模仿素材,同時抓住學生的無意注意并積極轉化為有意注意。筆者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第一單元The world of senses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 的導入帶了三杯用一次性透明紙杯裝的飲料:醋,可樂,和醬油。在多媒體上只用黑體字打上What is in the cup,vinegar,cola, or the soy sauce?這樣的設置遠遠超越了直接在多媒體上放上圖片,在加上冗長的介紹。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對本單元的主體五種感官進行直觀性鍛煉。
三、挖掘深層次信息,簡化多媒體內容
英語教師不僅要學會采用直觀性教具代替多媒體教具,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把多媒體當成“解放”教師的工具。很多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脫離多媒體的使用,不管是播放音頻文件還是語言點的講解都依賴多媒體。導致了一節課下來,學生記筆記記得筋疲力盡,教師的板書卻空無一物。學生課后只記得住筆記上的條條框框而對語言點的使用也僅僅停留在多媒體的例句上。更有的教師英語教學就變成了抄記課。教師和學生成為了多媒體的奴隸,多媒體教學成為了沉重的負擔而不是興趣的擴展。教師應該盡量簡化多媒體的內容,尤其不能以多媒體替代板書。
四、開發師生互動使用多媒體
多媒體資源和別的課程資源一樣,無論其存在的形態結構,還是其功能和價值,都具有潛在性,也就是說它必須通過課程實施主體自覺能動的加以賦值、開發和利用才能轉化成現實的課程成分和相關條件。多媒體的主要載體電子計算機已經是家庭常備工具,教師不僅肩負著課程資源的積累,鑒別,開發和利用,還要引導學生成為多媒體資源的主體。英語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學生搜集多媒體素材并指導學生進行精簡和選用,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視頻攝像設備將課堂活動錄影保留成第一手珍貴的教育資料。筆者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二Reading的課后話劇演反饋中,將同學表演的課堂話劇攝影,利用多媒體設備對花絮進行剪輯,對話劇中同學們出現的問題和精彩部分都進行講評,把這次話劇實踐成功保留成珍貴的教學資源,學生看到自己的視頻影像也十分興奮活躍。
如果運用得當,多媒體資源能被中學英語教師和學生加以合理開發運用。同時教師的信息素養和經驗以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多媒體資源已經極大地推進和改變著現代英語教育,但是只有在教師和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整合下變成活化的英語課程資源,才能讓多媒體真正成為教學的輔助者,才能展現活化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 http://www.baike.com
2 烏申斯基.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鄭文樾.編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顧琳.課程資源活化課堂教學[J].英語教師,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