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傳統蒙學讀物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體系的物質載體,目前,基礎教育改革的呼聲不絕于耳,而教材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字文》集識字教育、知識教育、道德教育、寫作教育等為一體,盡管它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但是它的價值仍然能為當今語文教材的改革和編寫提供其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 千字文;現代中學語文;借鑒
語文教材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在不停地發展變化。對于教材的編寫,扣住“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關鍵中的關鍵。“三百千”作為古代兒童啟蒙教育的教材,在識字的同時又有知識傳遞、道德教化等功能。以教材系統來說,蒙學教材體系內涉及到識字、閱讀、寫作等多方面,對現代中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有許多影響。
一、《千字文》的基本內容及其特點
1.《千字文》內容簡介。是我國早期的蒙學課本。隋唐以來,《千字文》大為流行,背誦《千字文》被視為識字教育的捷徑。它不是簡單的單字堆積,而是條理分明,通順可誦,詠物詠事的韻文,其內容又涉及到有關天文、地理、農業、氣象、礦產、特產、歷史、修養等多方面的知識。所選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識讀。
2.《千字文》音韻上。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個字。其中有一重復的字,即“潔”字,此字在文中出現兩次:“女慕貞潔”、“紈扇圓潔”。《千字文》通篇用韻,朗朗上口,其用韻數字是7個。
3.《千字文》結構上。《千字文》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內容豐富。國學研究者將《千字文》分為四個部分,他們稱之為四章。從第一句“天地玄黃”開始,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份;從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開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嚴岫杳冥”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農”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為第四部份。最后還有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沒有特別含義,將其單列出來。
二、對現代中學語文教材編寫的啟示
1.著重傳授教材中的知識。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載體,《千字文》充分認識到了教材知識綜合性的意義,千字之文,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包羅萬象的知識。包括天文地理、上古歷史、傳統道德、名勝古跡、政治軍事人物、力農務本的治國之方、中庸謙退的處世之道,還描寫了帝都宮殿的豪華,園圃的美麗,房舍的高雅等等。教材力圖做到貼近學生生活,能引起兒童的興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激發兒童的思考力,文質兼美。。既便于老師的講授,也便于豐富學生的視野,和全方位學習各種知識。更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
2.激發學生對韻語學習的興趣。《千字文》之所以成為經久不衰的國學經典讀物,是因為教材的編者充分考慮了學童的認知能力、情趣愛好。形式上,采用了對仗工整、押韻嚴謹的語言形式和故事體例,培養了學童的語感,促使他們能初步體驗漢字的韻律美。內容上,注重了兒童用韻的基礎訓練。韻語用于童蒙教材,除了因為它適合兒童年齡的學習之外,還因為它是學生在古詩文的寫作和閱讀方面最基礎的一環。對韻語的學習和訓練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根本。《千字文》用韻并不復雜,多用ang、ing、ao韻,但它并非一韻到底,中間反復換韻,目的就是增強兒童對于音韻的感知,充分體現了教材對重點知識的重視;語言運用上,多采用淺近的文言和文白夾雜的方式,讀起來朗朗上口,絕不枯燥;用字上,用了1000個基本不重復的字,而且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易讀、易認,絕少生僻字。
3.突出教材的工具性,引導學生寫字、認字及寫作。根據漢字組合特點和兒童認字規律,漢字教學必須先學獨體字,然后再學合體字。《千字文》相傳是南朝梁武帝未教兒子識字,讓殷鐵石選出一千個字,不重復,交給周興嗣編寫,一夜之間,把單字編寫得賦有具體含義,因此該書被視為識字教育的捷徑。它不是簡單的單字堆積,而是條理分明,通順可誦,詠物詠事的韻文。所用字種,據說是從王羲之的發貼中選用的基礎漢字以供兒童臨摹,鮮有生僻字,及其方便兒童認讀。更為難得的是,這1000字中有147字是獨體字,占總字數的14.7%,這些獨體字又基本涵蓋了漢字學習所需的“點、橫、豎、撇、捺、剔、勾”等基本的筆畫。這些基礎漢字的選用,有利于兒童認識漢字的結構,強化兒童對漢字的學習。其次,注重了對兒童寫作能力的基礎訓練。《千字文》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內容豐富。,打破了以往童蒙教材的刻板僵硬,使教材的更加生動可感,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樂趣,利于蒙童語言運用的興趣形成,更利于蒙童的未來發展。
4.注重教材的道德示范,教導人如何做人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教材的編訂,都要和整個社會的道德要求相吻合的。我國傳統的語文教育歷來強調語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所謂“文道統一”“文以載道”,就是把學語文與學做人統一起來。教材編寫,它必須體現國家意志,體現國家在一個時期內既定的教育方針。
《千字文》就非常注重倫理道德、思想修養等方面的教育,內容是根植于儒家傳統的道德理念的,具有鮮明的道德示范意義。教材共計250句,其中涉及到倫理道德內容的就有66句,占全文的24%,應該是個很大的比例了。這些倫理道德的內容,要求兒童從小懂得為人處世的原則,求善改過,把當時的社會規范與準則,以淺顯而簡易的方法告訴兒童,使他們在剛剛步入社會之時,就了解社會,了解人生的目的和意義。這些具有道德示范意義的內容,培養了兒童務實向上之心,建立了他們最初的道德杠桿。
綜上所述,盡管《千字文》是封建教育體系下的產物,內容已經明顯滯后于當前的社會發展,但其編寫理念卻具有超時空的意義。我們在反觀當今中學語文教材的科學實用價值的同時,也看到了《千字文》的編寫給我們的種種啟示。
參考文獻
1 千字文
2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
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