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應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把正確理解應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和進行情感教育統一起來。激發學生情感的浪花,教師要用情感感染學生,撥動學生的琴弦,使他們在情感的激流中受到陶冶,培養他們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品讀體驗;情境激發;態勢傳遞
《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開緘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注入情感教育的活水,讓語文課堂成為精神的家園,讓真、善、美的花朵在這里綻放,讓學生的夢想在這里放飛,培養他們理解美、欣賞美的能力。
現階段的教學形式已由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尤其注重思想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些老師只注重“灌”,學生不但不易接受,而且感到枯燥無味,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了改變這一尷尬的局面,我們就要轉變教學觀念,“灌”改為“感”,也就是教師靈活運用課堂藝術,把學生在豐富的情感中接受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文學素養。授課當中,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接受知識、陶冶情操、提高文學素養。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如果能以靈活多變,新穎獨特的導入語,恰當的運用錄音、圖片、攝影、幻燈、音樂、動作演示、試驗等方式創設于渲染情境氣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之耳聽目視,口用心動,并與作者思想產生共鳴,這是授道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的目的在于把教材中呆板的語言文字演化成聲情并茂的情境,啟發學生想象和聯想,使同學們動真情,抒真意。
在講《月光曲》一文時,我以優美的樂曲配之繪聲繪色的朗讀,將孩子們帶到那波濤洶涌的大海邊,激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細讀課文: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學生憑借著樂曲的起伏變化和老師感情的朗讀體會到樂曲的激揚,而后再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皮鞋匠和盲姑娘為什么聽到樂曲就聯想到了波濤洶涌的大海邊呢?學生可能回答:他們是從樂曲的曲調中感悟到的。因為他們都懂得音樂,愛音樂。“境”創設的巧,情更激發的濃,境與情的結合體現了高超的教學藝術。
二、品讀課文,傳遞情感
文學是借助語言來描寫的。成功的表情朗讀,可以直接給學生一種美好的輸入,他將會將無聲語句變成有聲語言。通過對文字信息的在創造,把課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對作品心領神會。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手段,以情發聲,以情帶語,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內容,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進行朗讀,讓濃郁飽滿的情感進入學生心田。
三、態勢語言,傳遞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語言是師生間交流的主要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無聲的語言,那就是態勢語言。態勢語言是通過師生間的體態、手勢、表情、眼神等非語言信息的一種交流輔助形式,用以傳遞師生間的難言之意和難語之情,在課堂上教室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會引起學生的情感波瀾,教師如能恰當地使用態勢語言向學生傳遞情感更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態勢語言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表情語言。教學時教師的態勢語,尤其是教師的面部表情,應是課文內容的晴雨表。教師在和學生交流中,如果能將生動多變的態勢語與形象準確的語言結合起來,會極大的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師生共處在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中。
教師和學生交流時首先要做到和藹,可親,熱情開朗,面帶微笑,它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態勢,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喜、怒、哀、樂要和文中作者的情感協調,同步,從而帶領學生進入課文表達的境界。否則就難以使學生走進課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例如《趵突泉》一課,作者老舍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在現了趵突泉的奇觀。全文精粹、凝練,充滿了對大自然偉大的贊嘆。其中對大泉一段的精彩描寫,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我抓住這一興趣點引導學生進行評讀,在評、讀、析中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使學生如臨身旁,仿佛看到那不斷冒泳的泉水,聽到淙淙的泉聲,領略到大自然生命的動態美,進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四、內外結合,強化情感
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處于學生僅在課堂接受書本知識這樣一種局面。由于條件的差距,這是不可避免的。實踐告訴我們,課內授課這是遠遠不夠的,學校還要努力開發課外這塊沃土。
課內外的有機結合,是情感教育又一重要途徑。例如在學《燕子》一課時,我們可以利用本土資源,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燕子,尋找春天。有的同學發現花開了,一團團,一簇簇很美麗,有的同學發現小草探出了頭,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有點同學發現河水蕩漾,如果向空中遙望,我們就有可能幸運的發現小燕子。通過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此外,我們還通過“圖書會”“上網”“天下盡我知”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擴展知識面,陶冶情操,鍛煉意志,強化其情感。
五、以情動情,激發情感
情感具有感染性,它能起到潛移默化,以情傳情,以情動情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要讓教師起主導作用。一般來說,作品中的感情和學生之間總是又距離的,老師要掌握契機,用富有情感的語言和自己內心迸發出的激情,去波動學生心弦,以達到學生隨之入情的效果。
總之,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在教學中,要用淵博的知識,用博愛之心,仁愛之情去陶冶學生,理解、尊重、親近和關心學生,以熱烈的情緒,真摯的感情,和藹的態度,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創設動人和諧的環境,注重課內外教育的結合,達到富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