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中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切實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是非常必要的,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問題,不僅僅是教學層面上知識的增補與復習的問題,而且是我們如何深入認識傳統教育理論中的合理內核與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建構理論在高中教育上的實踐問題。
關鍵詞: 新課程;學習習慣;教學銜接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標準組在設計生物課程標準時,在結構上,突出了必修和選修模塊特點,知識呈現形式多樣,應用能力要求高。在內容上,注意生物與現代科學技術及社會生活的聯系;在表述上,關注生物和其他學科的聯系,體現生物的應用價值。同時,高中生物的開課時間也由原來的高二開課變成從高一開課,課時的安排由原來的高二每周3節變為高一、高二均為每周2節。這一變化要求高中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據高一新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切實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是非常必要的,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問題有多方面的銜接,下面就初、高中生物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這一問題,談一下我的認識。
一、打破“機械、死板”的傳統學習方法
受生物副科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初中教學以及畢業考試對學生要求較低,因此大多數的初中學生一般要等到考試前才在學校統一組織、要求下,集中時間攻克考試大關,且一般都能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這樣就給學生形成一種錯覺,生物只要考前背一背就行。而高中階段,做為理科高考必考科目,面對新課標、新高考,對于學生的要求提高了,如果學生仍然以初中讀、背的方式學習生物,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作為高中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新高考的要求,有效指導學生學會對知識進行分類歸納、養成快速記筆記、邊觀察邊思考等習慣,改變“平時不重視,考前背提綱”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學能力,利用概念圖和知識結構圖來構建知識網絡體系,使之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使學生由初中“經驗記憶型”被動接受向“探究理解型”主動學習轉變。
二、給每節課開好頭,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對每堂課的開場白應該認真仔細推敲,要使開場白起到激起學生興趣,從而為傳授新知識掃清心理障礙,就必須根據不同情況、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導言。如對新生上第一堂課,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來段精彩的開場白,講神秘的奇花異草,動物一些特殊行為及仿生學在軍事和民用的發展前景,其間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學家的趣聞秩事。這樣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使學生整個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奧秘無窮的生物界之中,學生自然會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巧設質疑,誘發學習興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種生命現象及活動,揭開生命運動的本質、規律,這是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依據所教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意識地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質疑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巧妙地造成懸念,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介紹“遺傳與進化”模塊時,提出“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雙眼皮或一單一雙,可子女卻是單眼皮或雙眼皮?”這個問題必然引起學生的好奇,開動腦筋思索,積極發言,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他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與現狀,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對學生的初中生物學習掌握情況要進行認真分析,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資料分析等直觀材料與實際結合起來,使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不僅可使學生培養各種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大分子不能通過后,我提出淹糖醋蒜時加入醋和紅糖為何糖可進到細胞內部?組織培養幼苗移栽時為什么要練苗?為什么樹活皮?當這些問題解答后,學生不但對課本知識理解得更深,而且對學習生物學產生強烈的興趣。再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與社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系,以此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讓學生覺得生物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生物科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物科學就是在研究自己,生物科學與經濟社會密切聯系,作用巨大,前景美好,要學好生物就必須有腳踏實地、勤奮苦讀的態度。
要正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結合當地實際、課本各內容給學生各種知識予具體指導,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順利地度過初高中的銜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