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08B145,項目名稱:高職高專旅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時間:2008年至2011年;項目編號: 2010B297,項目名稱:基于多元文化綜合互動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研究(兩項)]成員之一。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校外)。
摘 要: 本文從重農抑商、誠信問題、皇權人情、地域通商、邏輯思辨、文化一統、語言能力幾個方面分析了“有璀璨古代文明的中國何以落后于歐洲”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在資本主義萌芽期,中國沒有占得先機;在轟轟烈烈工業化革命的關鍵時期,中國沒有推進契約締結達成的土壤,即完善的法律及其絕對權威性。指出“意識到自己落后了,并且在自身中找到了造成落后的原因,才有走向美好明天的可能”。視野高遠,觀點鮮明,有獨創性。
關鍵詞: 古代文明;中國;落后;歐洲;原因
本文將從催生現代科學產生,有利條件,不利因素,關鍵影響,必要條件幾方面闡述“有璀璨古代文明的中國何以落后于歐洲”自己觀點。
一、曾經的輝煌
中世紀,中國并不落后于歐洲,1420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超過當時歐洲船只的總和。到今天,孔子仍然是十大教育家之首,四大發明、活字印刷,孔圣孟賢,老子莊子……不勝枚舉。可是,到中世紀之后中國落后了!掉隊了!不僅如此,泱泱大國還淪為“東亞病夫”,甚至成了西方劣強屠宰的羔羊,園明園被焚毀,讓全世界覺得中國是破敗難述。
談中華崛起,雖然有許多有利條件,但面對落伍、掉隊,中國更需要的是負重趕超,是進步自信,是反思自省。如果將自己的責任找到古人身上,是徒勞無益的,否定有過的輝煌,而不發揚光大,是斷裂歷史讓國人汗顏的行為。
催生一個全新的文明時代的產生,不是簡單的幾個原因就能說清楚的,往往是多個因素合理選擇,綜合而產生的。核心發明與文明進步有必然聯系,除此外,核心價值觀的大眾化,多個核心發明才有一個全新繁榮的時代,但是,不能跟上時代潮流,只有弱小就不正常了。
“此一時,彼一時”是一種常態,璀璨的中國古代文明沒有產生現代科學是正常現象,就如同微軟有Windows卻并沒有生產出蘋果手機一樣。但是,到了近代,中國與發達的歐美各國無法相比,顯得多么落后嬴弱,這倒是不正常的,是要思考的。
經濟大蕭條折射的是繁榮、停滯、衰退的經濟規律,璀璨的中國古代文明沒有產生現代科學的認識,只能是一些可能性的合理的推論,雖然不是必然性的結論,但仍然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那就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落后了,并且在自身中找到了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這就是思想的自我覺醒,這就意味著我們擁有了走向美好明天的可能。
二、不利因素
1、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政策各有不同,統治者認為,發展工商業不如經營土地使生活有保障,還會加劇勞動力從土地上流失,造成種種社會問題。因此,重農抑商、以農立國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治國主張。
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中國不重農就要亡國,重農抑商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對恢復經濟造成阻礙,“重農抑商”政策的出現,除了其經濟原因或物質方面的原因外,還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如“重義輕利”觀念的影響。
歷代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當作“立國之本”,而把商業(有時也包括手工業)當成“末業”來加以抑制,有的地方很嚴厲的,如不可做官,對重要行業采取官營,不許商人染指;對其穿衣、建房、乘車都有歧視性規定,等等。
這些舉措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是有合理與先進的一面,但是,明清時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重農抑商”失去了最初的積極作用,此時,再不跟上歷史潮流,就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先進的因素落后了也就變化為阻礙社會進步的根源,這是一種共性的規律。實踐也證明,在走向資本主義產業化過程中,中國的傳統治國方略是缺少前瞻性的。
2、不誠信問題的約束方法不對。倡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君子見賢思齊的豐美的人生境界,值得肯定。但是,如果是一般人,或者是個小人,就可能沒有轍了。不誠信問題的約束力不足,硬性約束不夠強大有力,也就是法律及監督體系不完善,在今天,監督法人的付書記是書記領導的,這是變相的自己監督自己,怎么能形成有力公正的監督呢?博熙來犯罪的悲哀是此制度的必然,有遠見的政治家會變革這一弊端。
3、不習慣約束。①沒有經歷真正的奴隸社會,加上人際關系復雜化,結黨營私,舞權弄貴,不習慣法律約束,改革就是法治的至高無上地位的磐堅確立,改革失敗,就是權貴等既得利益者重新凌駕于法律之上之自慰淫樂。②信仰不足沒有宗教信仰,共產主義、儒家道教不能取代宗教信仰,這一點很多人論證過,也有很多爭議,作者認為,在此問題上爭個不休沒有實質性意義,中國經過“同天斗其樂無窮……人定勝天”的文化大革命,國人動輒不講“迷信”,對待佛教的生老病死凝重的思考,嘲笑基督教是唯心主義不科學的,[在回答“天啟開竅,生活哲理,生死思考”的許多問題上,不是科學不科學所能令人折服的,如果我們再否定宗教的重要,只有科學的回答更是勢單力薄、蒼白無力的]那會有對宗教信仰那樣頂禮膜拜虔誠!內懼自省不足,造成了當前“衣食足而不講禮節”的人心不古的局面。中國奉行“君子怎么樣怎么樣”的古訓,表面上中國是一個很有誠信的國家,君子的確守誠信,可是一般人,小人呢?就出現約束力不足的問題了,中國誠信是搖擺不定的。③皇權高高在上,人情通天
皇權高高在上,權貴達人目光短淺,缺少睿智磊落,置法紀于不顧,就是當今社會,人情無所不可為,人情能通天,硬性約束監督再怎么似鋼鐵也會變為“繞指柔”。[2] 致高的皇權存在,沒有法制絕對權威,就談不上真正的法治公平正義。
4、其它不利因素。①地域對中國與外界的交流通融有一定影響,但中國并不是封閉自足的國家,中國也是重視與外界商業往來的,只是重視程度不迫切,交往頻率不充足,對于催生資本主義萌芽與發展的確有一定影響,但主要原因不是地域不利商業往來,是人們推崇向往的安居樂業的價值觀念所致。②邏輯思辨的缺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非民主時代,沒有法制保證,人們只能接受現成的灌輸的結論,不服從,就是“逆我者亡”的下場,就是當代也有不可理喻的愚昧[3] 中國人不是少思考,而是不得不逆來順受,如此場景氛圍,怎么會形成更多的邏輯思辨習慣,也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邏輯思辨能力強大的國家,這很容易理解的,中國的乒乓球能成為國球,就是因為有自由自在打球的人們,就在于國人幾乎人人都會打的廣泛堅實基礎。③文化一統中庸,航海探險不多,在邁向資本主義的進程之路上,中國選擇了不敢為,也不能為的小農自足式的經濟方式,這就自然而然地拉大了中國與西方的差離。④語言能力先天不足,加上在封建國家,好多話是不能說也不敢說的,在此背景下,達成協議諒解方面的確能力不強,有不可取之處,這當然會影響契約交割締結。⑤中國有迎頭趕超之舉的洋務運動,因洋務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哪有公平的契約約束可言,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懂得通融,方有從容。
在歐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已經形成后,官辦工廠以破產告終,要是民辦工廠,恐怕更無法立足,難逃破產厄運,別只指責官辦工廠阻礙了中國發展,面對帝國列強,中國沒有占棄小農經濟而走向資本方義工業化的先機,缺少自信,被動無奈。這些國情對中國落后也有一定影響。
5、根本原因。在萌芽期的資本主義時期,中國沒有占得先機;在轟轟烈烈工業化革命的關鍵時期,中國沒有推進契約締結達成的土壤,即完善的法律及其絕對權威性。但西方,在《法國民法典》中用1000多條條文來規定契約之債,可見契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性。契約自治也是在形式上平等和自由的名義下實行的,并且是自由和平等原則的邏輯結果。這部法典可以用3項原則予以概括: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
三、東西方兩重天
1、在資本主義萌芽期,東西方出現日益頹廢與強行推進兩重天。①中國小農經濟萎縮,大量土地的集中,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嚴重阻礙制約生產力發展,遏制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直到今天,中國的土地還是束縛部分農夫走向城鎮的“雞肋”;小農經濟的存在,阻礙了大農業建立。②西方圈地運動,對萌芽的資本主義有強有力的加速推進作用,補救失去土地的農民利益的法律制定,更讓資本主義發展逐漸完善,法律健全,成為市場經濟繁榮昌盛,蓬勃發展的保證。圈地運動以損害廣大農民的利益為前提,它不但發展了農業資本主義,擴大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同時也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大量廉價的雇傭勞動力、廣闊的國內市場,有利于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應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使農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為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③1853年7月8日,“黑船事件”[4]發生。美國東印度艦隊佩里準將率領4艘戰艦駛入日本江戶灣前,用武力威脅日本幕府停止“閉關鎖國”的政策。幕府被迫接受美國總統國書,但要求拖延到第二年答復。沒有“黑船事件”發生,日本很可能就不會有現代資本主義,也不會有繁榮富強。愛迪生反對高壓輸電,因為他怕的是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證,但今天能大規模遠程低能耗輸電關鍵在高壓輸電。有一種共性,既得利益階層如果不能做到目光遠大,放眼未來,改革必然難以實質性突破,有時還會倒退,就是人們所說的改革失敗。
2、契約法的廣泛運用,法律的完善,是資本主義由萌芽發展到繁榮的保證,中國與歐洲兩重景象:一個保守封閉、小農耕種,自產自足;另一個完善法律,大力推進,特別是促進契約達成順利進行。
在工業革命以后,為了滿足工業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政府頒布和修改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消除了限制人口流動的制度障礙。其中,1846年頒布的《貧民遷移法(修正案)》使一些貧民不再被遣返原籍;1865年議會通過的《聯盟負擔法》擴大了救濟貧民的區域范圍和貧民居住地范圍,使限制定居地不再可能。這些約束性制度因素消除之后,大大促進了勞動力的轉移和英國的城市化進程。[5]
四、小結
在資本主義萌芽到繁榮的進程中,中國封閉自鎖,西方積極推進,此消彼漲,截然不同,最終造成了西方繁榮,中國嬴弱,中國與西方的差離越來越大。從不進則退的角度來看,璀璨的中國古代文明沒有產生現代科學是很正常的,雖然有多方面原因,但是,小農耕作、抑制工商對資本主義萌芽不利,沒有保證契約法及相關的法律得到順利踐行的基礎,極大地阻礙了工業革命的進程,這兩方面是造成中國與西方差距漸大的主因。
參考文獻
1 黃現璠.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M].桂林.廣西師范學院教材科油印,1981年10月(上編)、12月(中、下編)
2 西晉劉琨.重贈盧諶.的兩句詩:“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3 中國青年報.四川樂山承認用水槍制造領導冒雨視察工作場景
4 戰史今日.7月8日日本發生“黑船事件”
5 百科名片.英國圈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