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強調直接經驗的價值和意義,要求學生在認知學習中能進入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性學習,從學習中完善概念原理多維結構的表現、特征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本文擬從上述三方面淺談體驗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及反思,以期得到各位同行及專家的斧正。
關鍵詞: 體驗;感受;教學策略
一、體驗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思考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建立概念的過程中,其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都是以感覺、知覺和表象為基礎的,都離不開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建構主義知識觀也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獲得的。因此,體驗性學習強調學生親自實驗、體驗、想象、揣摩、感悟等過程,要求學生體驗和領悟知識的形成過程,以便提高對物理事件的心理體驗能力和情感能力。根據筆者的體會,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問題情景中體驗、從物理表象構建中體驗和從情感中體驗等幾方面著手。
1.從問題情景中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某種情景,讓學生在這種情景與學習內容的結合中產生聯想和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學生領悟學習內容中只能意會的知識。而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如何巧妙設計情景,從而能夠使大多數學生都能產生聯想和情感的共鳴,并且聯想和共鳴是與所要學習的只能意會的知識息息相關的。
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有“欲擒故縱”的意識,在教學中要留有余地:①傳授藏一手留給學生“悟”。不把所有應傳授的知識全盤托出,而是用啟發性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發現和梳理;②答案性的內容留給學生“啃”。在可能的條件下,越是接近結果推導的內容,越是要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規律、建立概念、積累方法;③結局有余味留給學生“品”。結局的開發程度越高,啟發性就越強。這樣做既是一種教學的智慧,也是對學生的充分尊重。當教師把課堂體驗的空間充分打開讓學生唱主角的時候,就會發現:在一個個“未完成式”的教學環節中,學生的能量、智慧往往是那樣地令人驚訝!
2.對物理事件的心理表象構建。在對問題情境的感知和探究的基礎上,還應指導學生在心理上建構物理模型的視覺映象,形成心理表象,產生視覺化的內心體驗,為探索物理問題提供更高層面上的形象思維基礎。高中物理課程中有一些事例可以給學生作示范,如伽利略借助“光滑斜面理想實驗”,否定亞里士多德的“力決定物體的運動速度”,提出“慣性能維持物體永恒的運動”;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等等。物理學史上許多偉大科學理論的建立與理想實驗和理想模型有關,都要運用心理表象進行操作。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從基本的畫示意圖開始,進行形象思維訓練,根據文字所描述的物理過程,畫受力圖、運動過程圖、等效電路圖、立體圖轉化平面圖、運動軌跡圖等,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過程,鼓勵、引導學生超脫邏輯思維的局限,充分發揮形象思維能力,構想形象化的物理世界。教師正確的引導十分關鍵,因為學生想象一個怎樣的情景特別重要,這關系到學生會產生什么樣的體驗。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對想象和體驗進行交流,以做到相互補充和相互糾正。
3.對學科的情感體驗的生成。這里所謂情感體驗是指學生內心對物理學科所體驗并擁有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最高層面上的體驗。學生在教師的肯定和期待下,在對物理事物的感受、感知和感悟過程中,對物理學科也逐漸產生著情感體驗,同時,又在情感體驗的反作用下,將把原本外在于主體的物理課程,由物我兩分的關系轉化為物我交融的關系。學生在觀察中愛觀察,在操作中愛操作,在探究中愛探究,這種“愛”就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認知傾向,更是一種價值取向,這是情感生成的至高境界。
二、對體驗式教學的幾點反思
體驗式教學吸收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育科學關于主體性研究的成果,以當前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要求為導向,具有時代性。由于它提倡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知、情、行協調發展,所以又具備先進性。而它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將情境、協作、討論經過不同的組合而形成全新的風格。當然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也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應有正確的教學觀。要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本身應有正確的教學觀,須有一顆“愛心”:愛教育事業、愛學生、愛生活,對工作充滿激情。只有擁有一顆“愛心”,教師才會自覺地在新課程背景下加強理論學習,提升教學理念;只有擁有一顆“愛心”,才會站在提高社會公民素質的角度,去理解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才會不斷地去探尋包括體驗式教學法在內的多種教學法,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平時應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關于課程改革的理論;認真學習案例,積極實踐,積極進行教學的科學研究,參與教學的科學研討活動等,以不斷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觀察力、情感言語的表達力等等,才能使體驗式教學更為有效。
3.體驗式教學要求“真”。不能不顧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認知水平,一味的追求什么事都去體驗。體驗式教學不是“萬金油”,貪多求全,有時會導致數量上的濫化、質量上的淺化,由于學生情感的麻木會導致情感的假化。因此,體驗式教學法,我們除了要注意廣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量身定做,注意深度與梯度。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之初,教師要根據實際制定必要的團隊規范(或稱活動規則),沒有規范,體驗活動則會亂成一片,達不到應有的體驗效果,而是一種假體驗。同時在體驗活動中教師要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師是活動的策劃者、引導者,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代替學生去體驗。
總之,體驗性學習既是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一個認知過程,通過學生對這種學習過程和認知方式的親身經歷和深刻體驗,學生可得到持續地發展,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將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和教師的體驗式教學有機地、高效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新課標的教育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