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擔負著對學生知識傳授、思想教育、能力培養的任務,如何根據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是中學歷史課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歷史教學必須遵循認識歷史的基本規律,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中學歷史教學
由于歷史教學的特點,很多中學在歷史教學中開始嘗試著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一定程度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學歷史信息化教學機遇與挑戰并存。信息化給中學歷史教學帶來了機遇。信息化教學改變了歷史教學的傳統模式,使歷史課面目煥然一新。長期以來,特別是新教材的應用,初中歷史思辨化的傾向十分突出,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沉悶氣氛,教師頭頭是道地論證,學生被動地聽課,學生厭煩歷史課的情緒日益增加,課堂效率大大下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使歷史課堂面目大變,以學生為中心、生動的畫面、豐富的資料和圖片、充滿感染力的解說,深受學生喜歡。課堂效率大大提高,課后又可通過網絡教學資源加深學習,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也大為增強。近幾年來,中學歷史教學信息化發展迅速,一方面,它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對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歷史課件制作和網絡化教學中單純追求形象直觀、動感和色彩而忽視學科內容。歷史課件和網絡化教學的直觀、生動是其優點,但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和建設歷史網站的過程中,片面追求課件的形象性、生動性,而很少思考這個形象性、生動性會對課堂教學起什么樣的作用。實際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動性,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從課堂中心轉移到畫面的生動形象、聲音的變化多端等方面,從而弱化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課堂教學目的,更談不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的老師制作的課件和網站,色彩艷麗、動感十足,四通八達,確實能夠吸引學生,但易喧賓奪主,歷史課程本身的教學目的、知識體系和規律得不到充分體現,歷史學科本身的特點和魅力也沒有體現出來,學生從中不能體會歷史思維的樂趣和感受歷史情感的熏陶。由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存在著不可馬上解決的制約因素,即便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制約因素不存在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也是任何先進的機器替代不了的。所以信息化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手段。它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既不能夸大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效應,也不能否定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優化中學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培養高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是在表象、概念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一系列認識活動的過程。思維能力便是人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在傳統教學中,中學生對歷史學科形成的概念卻是“死記硬背”。許多學生平時根本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考試時就突擊背幾天去應付。要扭轉這一局面,歷史教師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自覺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懂得歷史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是社會學科的必修課,有其他學科不能取代的功能。從而逐步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態度,提高學習歷史課的興趣;進而再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歸納、概括、綜合等思維方法,促使學生主動拿起“思維”這一武器,積極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和邏輯形式梳理各種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分析各種歷史現象、歷史關系,并重新歸類組合,形成眉目清晰、條理分明的歷史網絡圖,自覺擯棄死記硬背的陳舊學習方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三、培養高中學生概括理解能力
概括能力是人的思維過程的高級階段,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來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本質特征結合起來、聯系起來。學生概括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心理發展年齡階段的制約,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在他們身上已經開始發展。不過,畢竟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有時也會把正確的與錯誤的成份混在一起,影響了結論的確切與完善。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應特別重視概括能力的培養。調動學生自覺進行概括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在學習環境的創設上,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放手讓學生練習概括歷史事件,無所顧及地去分析、綜合、比較和抽象。學生練習得多了,概括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總結正確進行概括的方法。比如,學習了中國歷史上一些重要的農民起義后,就引導學生按時間順序,從起義地點、領導人、起義原因、經過、結果等方面進行概括。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整體輪廓、具體內容、前后順序一目了然且避免了混淆。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學生掌握的概括方法也越來越多,學生的歷史概括能力也越來越強。理解能力是素質教育對歷史教學考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深入領會和把握教材提供的知識的中心環節,更是學生運用已知解決未知問題,達到“以史為鑒”的基礎和關鍵。歷史的理解要注意理解歷史的多樣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線索、層次等方面,多方面理解,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靈活性有很大的益處。要注重歷史的連貫性。培養學生對任何事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著連貫的思維。要注意歷史的規律性。規律性體現了歷史發展最本質的東西,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要注意理解歷史發展的因果性和連續性,便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系統看問題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