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認為:美術教育之所以有利于創造性的培養,是因為美術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維的學科,是以圖像來傳導信息,所以大大豐富了頭腦的形象信息的儲存,并與嚴謹的邏輯思維交互作用,往往能激發思維的飛躍,產生新的思想,這也就是創新思維形成的最普遍的過程。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我認為應抓好以下幾點:
關鍵詞: 初中美術;創新能力;培養
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因鋸齒狀的小草劃破手指而發明了鋸子;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使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萊特兄弟受老鷹空中飛行動作的啟發發明了飛機……這種高水平的能力——創新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應該從小開始培養。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在教學大綱中明確了培養創造力的要求。我認為:美術教育之所以有利于創造性的培養,是因為美術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維的學科,是以圖像來傳導信息,所以大大豐富了頭腦的形象信息的儲存,并與嚴謹的邏輯思維交互作用,往往能激發思維的飛躍,產生新的思想,這也就是創新思維形成的最普遍的過程。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我認為應抓好以下幾點:
一、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于師生互動,提高創新意識
1、更新教育理念,確立創新教育目標。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確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創新教育目標,這是實現初中美術創新教育的先決條件。在傳統的初中美術教學模式中,學生多是機械性的學習,而缺乏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多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認識不足,雖然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可以積累一定的美術技巧,但是對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是極其不利的,而且不同程度地阻礙了學生藝術創作的發展。
為了改變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使得美術學習增強趣味性與吸引性,教師必須注重教育理念的創新,并且根據新課程理念的相關要求,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教育觀與學生觀。在初中美術教學形式的選用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將教育目標定位于學生個性與創造性的全面培養,特別是要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引導。
2、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因為教師的講解是灌輸式的,不能激起學生心靈的浪花,只有在實踐中讓學生領會美術理論和技法的運用,讓學生主動地接受,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從而逐漸培養起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下幾種形式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可采用情景教學、跨學科聯系教學、回以現實生活教學、音樂激勵教學等教學形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并嘗試新的教學方式與表現形式,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視聽媒體,利用各種藝術活動拓寬視野,接受超前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著自己的見解,并不把某種技法看成是唯一的,應把這種技法傳授當作開放性的探索活動。
二、營造創新環境
環境是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載體,學校的建筑設計以及用品的設置,都應為良好環境的創設而服務,并在藝術教育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這一環境中,用學生的作品裝飾學校,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欣賞自己的創造成果;利用學校長廊開辟藝術畫廊;利用學校圍墻開辟學生自由創造的天地;讓學生自己動手美化教室,成為學校行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不受外界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創造,這些做法讓學校成為了學生創造活動的中心。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過程中,我就提出過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玻璃杯有什么樣的用途。學生們想到了玻璃杯很容易碎,他就代表著老師的心,如果我們上課不好好的聽講,老師的心就會像玻璃杯一樣很容易就碎了。聽到學生想到了這些我的心頓時感覺到很暖和,這就說明學生們很有創新思維。還有學生很針對實際專開聯想,我通過引導學生玻璃就有一定的反射功能,學生知道了管的反射,就想到了將蠟燭放在杯子里可以增激光的照射強度,這樣可以節約子讓資源,防止能源浪費,就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想法有很多很多,在下課之前就將學生自己的想法變成了現實,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這樣學生的思維面大大的拓寬了。
三、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展現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是一件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所以要求教師必須也要有創新意識,在教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要敢于探索,大膽創新,所以我們將競爭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競爭意識是一種進取性和顯示性的個性心理的表現,競爭就是爭取超過別人而獲得成功,這種意識可以調動人的內在積極因素,向成功的方向努力。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啟發創新思維
現代信息技術為美術課提供大量的開放性的信息資源,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動腦又動手,多種感官并用。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從客觀物象到藝術表現的過程和規律,特別在欣賞色彩構成作品、印象派繪畫、抽象繪畫作品和現代繪畫作品時都有很大的啟發性。例如,在欣賞抽象繪畫時,學生不易理解現實與抽象的聯系,認為抽象繪畫很神秘,不可理解。這時如果將一幅秋意濃濃的彩色風景照片(有金黃的稻田、紅色的楓葉、橙紅的橘子、褐綠色的葉片的照片),在電腦里用Photoshop中的“馬賽克效果”處理后,這一幅秋意很濃的彩色風景照片就變成了以紅色、褐綠色和金黃色的幾何色塊為主的一幅抽象構圖,它沒有了具象,只有一種“秋”的感覺。這樣,學生對抽象繪畫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實,抽象畫也是‘有感而畫’的”。這樣,學生們在對蒙德里安的《百老會的爵士音樂》、康定斯基的《圓之舞》等抽象繪畫的欣賞過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號,感受到節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構成的美,啟發了學生創造性的想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