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所以說,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會語言知識,獲取文章提供的信息,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逐步培養他們學習語言的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生閱讀理解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閱讀理解;能力
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講過的“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只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指導,強化訓練,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潛心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初中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能夠得到實現的。
一、尊重學生個性解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個性。正如讀《紅樓夢》,魯迅認為“經學家看見《易》,道學這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鬧秘事”。而尊重學生個性解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個性解讀與主題多元相結合。由于文學作品所折射出來的社會意義往往會超越作者創作的初衷以及讀者基于自身理解能力與生活體驗的解讀,因此,文學作品的主題具有多元性,這就是所謂“形象大于思想”在閱讀層面的意義所在。文學作品主題的這種多元性,也就決定了學生解讀文學作品的獨特性。接受美學中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學生的見解有的顯得有些牽強、稚嫩,但它是思維創新的結晶,是多層次多角度思考的結果,體現了解讀的個性。老師在這時候要特別保護學生的創新的嫩芽,如果學生讀的不到位,也要以循循善誘的引導為主,學生對作品做出個性化創造性闡釋與解構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認識,完成了自我解讀、自我營造和自我完善。
2.個性解讀與文本意蘊相結合。個性化解讀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流于形成,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可能遠離文本作天馬行空式的任意解讀,其實這是對個性化解讀的曲解。個性化解讀不允許憑空臆斷,而應該引導學生依據文本研讀文本,將個性解讀與文本意蘊相結合。
二、指導閱讀方法
1.順讀。即順著文章逐段閱讀,然后根據短文來進行解答。這樣閱讀對于整體把握文章有一定好處,但對于提高解題速度有一定影響。
2.倒讀。即先看問題然后在對問題進行閱讀,這一方法能從問題出發,更有利于節省時間,提高解題速度。如舒婷的《鼓浪嶼的快鏡頭》一文中有一問:作者捕捉到的一組“鼓浪嶼的快鏡頭”,分別描寫了形態各異的植物、_____、_____、和_____。如果學生先看問題,在讀的時候,對相應段落進行關注,時間得到了節省,效率也會更高。
3.找原話。即從閱讀材料中找出與問題相對應的原文。這就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材料中的關鍵詞語進行勾畫,并做重點的分析和理解。這一方法有利于弄清題干,確定解決問題的范圍。在語文的閱讀中,很多問題都是根據原文來設計的,只要學生能找準相對應的原文,稍加分析,用通順的語言進行表達,基本都能符合題意。
4.解答。這是整個閱讀過程的最后階段,學生要根據對材料的閱讀和相應的問題來進行回答。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注意,不能留空白,不答自然不能得分。第二是不能亂答,因為這和不答的結果是一樣的。第三是回答要做到有理有據。閱讀題的問題大多都來源于材料中,因此,學生的回答要從材料中去尋找依據,經過自己的理解,概括來即可。其實,語文的閱讀理解并沒有什么標準答案,關鍵是對問題的回答要能符合題意,這一點在教學中也往往被忽視,甚至有的教師給學生給出了既定的回答程式,這自然是行不通的。當然,在回答問題時注意表達,能簡要而準確的進行概括是最好的。
三、結合文本語境,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有一種敏銳的感受力,對詞、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所包含的意義及表現的情感色彩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把握。它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應在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完成。葉圣陶先生說過:“所謂閱讀實得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凡是出色的文藝作品,語言文字必須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貼合的符號。”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多閱讀文本,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去聯想、認知,在“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美的感受中體會文本蘊含的深意。如學生只有多次朗讀“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等詩句,方能在具體語境中體會出“鬧”、“綠”字所表現出來的春意盎然、繁花錦簇、綠草苗苗的美景來。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品析某些詞句的妙處,還可換幾個意思相近的詞或句子進行比照,來強化學生的語感能力。如魯迅先生《故鄉》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到了自家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同樣是寫動作,母親是“迎著出來”而八歲的宏兒則是“飛出”,可先引導學生將母親的動作與宏兒的動作互換,經比較分,學生很快便可體悟到文中的動詞極恰當地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點。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結合范文,挖潛出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他們運用所學方法、技巧能較好地完成對一般文章的理解、賞析,是我們這些一直致力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語文教師應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周勝.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12 (8):83~84
2 盛國玉.初中語文理解性閱讀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