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初中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標準新的制定,對學生學習的這種原有的評價顯然已經不適應目前我國英語教學發展的現狀和需求。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建立起一套科學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而形成性評價就是這樣一種著眼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能對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健全人格形成產生積極作用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評價;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則是教學評價的重點,對初中學生學習的評價實質上是對學生學習的有效結果和發展潛能所進行的整體價值判斷。我國英語教學的評價方式過多地依賴于終結性評價,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家長更多地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高低。現代教學評價認為,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地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不同水平、不同智能、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課堂上教師言語的評價是一種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運用,而且效果明顯。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有時,一句平常的贊語、一句低聲的喝彩,甚至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給學生莫大的鼓舞。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們都渴望受到表揚,希望得到教師的注意,從而不斷進步,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有針對性地不吝嗇地使用肯定性評價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和愛護,也使學生自己感受到成就感,從而提高自信心,使得課堂教學更活躍,融洽。
形成性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及其所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形成性評價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其獲得成就感、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為能夠更好的發揮形成性評價的功能,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本課在課前預習時進行了個人評價;在課中采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課后設計一些表格,讓學生自評和互評。
課前、課中、課后三步評價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會到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同時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實踐證明,評價手段在課堂上的介入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找到發展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意識的逐步形成。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最直接方式。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教師可以很好地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及進度。同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恰當評價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新的課改理念也告訴我們: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能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作業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而不是評出好作業和差作業。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學生通過它來衡量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教師的評價更要像一把鑰匙,開啟學生的心扉,喚起他們更深層次的思考與體驗,促進知識的內化和升華。因此,在評價學生的作業時,盡量運用鼓勵性的語言,淡化分數在評價中的作用。
學生特長評價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同時,又尊重個體差異,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特長或優勢來展現他們的語言綜合能力,挖掘他們學習英語的潛能。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利用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某些特長來激勵學生,對他們的特長給予肯定,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持續不斷的學習動機。特長評價就是以學生在某方面的特長為對象進行的激勵性評價。
傳統的成績評價方式一般是在學期末給學生一個學科學習的成績。這樣的評價是單一性的,只有一個分數或等級,簡單地用分數的高低去評價學生的“好”或“不好”。這樣的評價也是終極的,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比較忽視,只重視那最后的一張試卷。這樣做的弊端是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枷鎖,對學生評價的目的就成為了給學生排隊,使少數“好學生”得到了滿足感和榮譽感,而對大多數“中等生”和“差生”來說就只剩下了平庸感和挫敗感。所以一份好的成績單應該是對孩子人生成長階段的記錄與評價。它是孩子一學期來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情況綜合反映,它是學校與家庭的聯系紐帶,它是架在老師與家長間的一道美麗彩虹,老師們應該認真對待。
學生直接參與評價,開展自評和互評,這是形成性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不僅能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而且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并提供矯正的“處方”。自評實際上是評價對象的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生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認真總結學習方法,檢查學習活動的質量與效果。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態度和自主、自立的意識,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學生在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中有針對性地做出自我改進,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也改變了傳統的終結性評價以最終考試成績一錘定音的弊端,對學生的成長過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形成性評價,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策略,為學生繼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