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的關鍵時期是高三,到了畢業季,學生往往會產生焦慮、緊張、悲觀、孤獨等心理失衡情緒。主要是其特定的環境,過重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造成的。成績好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對自己成績的不踏實感,成績平平的學生可能出現失落感。這些消極情緒,會導致學生行為紊亂,不僅影響學習,嚴重的還可能造成學生輕生,這樣的事件經常見諸報端。
面對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作為高三的班主任,更要有充分的認識和對策。那么,應該如何處理呢?就自己的工作實踐粗淺的談談。
其一,分析原因,緩解壓力。
心理危機的形成不是無源之水,其產生主要是心理素質差、學習基礎差、成績不夠理想,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家庭環境特殊,自身身體健康問題等因素。而且與有上述情況的學生個別談話、交流,大多數學生坦言在上述因素產生之后心理上還不免夸大其影響,這樣勢必更增添了精神負擔。因此如何讓學生正視這些內擾因素,是克服消極情緒的關鍵。比如女生麻某進入高三以后成績直線下降,連續幾次考試的失敗,使她認為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生病,從而進一步加重了心理壓力。通過與其父母、醫生的聯系、交流,共同與她分析,同時通過醫院的檢查來說明病情并沒有加重,從而緩解了其心理負擔。高三下學期后成績果然明顯上升,且最后錄取了本科院校。男生石某,連續幾次月考從前三名跌到十多名。通過交流了解,原來是數學老師經常給與他成績不相上下的龍同學主動講解習題,他認為老師不公,心生不滿,甚至還遷怒于龍同學,在寢室里還鬧了別扭,上課分心,特別是數學課,不自主地產生逆反抵觸情緒,嚴重影響了學習。后經分析開導,尤其是針對他與龍同學的學科成績狀況進行了比較,他盡釋前嫌,轉而輕松愉快地學習,成績一下又提升了上來。
其二,提供良好的環境,杜絕誘因。
我們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比如:
第一,積極健康的班風。不論是在教室還是在寢室,都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做到整潔有序。
第二,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針對學生的基礎差異。引導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不能不切實際地拔高或降低學習目標。
第三,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同學之間不嫉妒、不打擊、不干擾。讓他們有“同窗”意識,“室友”意識,“同桌”意識。
上述這樣做,就是為了排除誘發因素,限制心理危機擴展,從而避免內患。
其三,轉移心理指向。
消極心理一旦形成,就會以貌似正確的功能發生慣性效應,就會左右你的行為,讓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故而應及時轉移注意力,在其心里淡化不良情緒。高三學習任務繁重,但我仍然力爭舉辦各種活動,比如舉辦組與組之間趣味知識搶答賽,寢室與寢室之間體育對抗賽,晚自習前花十幾分鐘讓學生看看新聞,甚至看“壹周立波秀”,更甚至讓學生到運動場放縱地發泄一通,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到心理上的釋放,進而得到心理平衡。總之不論采取何種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臨時性地全身心投入某一活動,從而達到轉移興奮點的目的。
其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這是克服學生心理危機的最佳境界。大凡產生不良心理的高三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性。正是其強烈的自尊心與較強的自卑心理的矛盾激化了其心理沖突,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出現心理危機的同學往往在學習上具有上進心,也具有很強的戰斗力,一旦將其心理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其“知恥而后勇”的決心和自信是取得學習長足進步的興奮劑。
其五,引導學生直面現實,勇對挫折。
首先,教育引導學生面對現實,正確看待家庭、學校、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正確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正確對待自己的成績與同學的成績。
其次,教育學生,勇于對待困難和挫折。班主任應經常提醒和指導學生,一個人不經挫折就不成熟,不經磨難就不能真正長大,遇到挫折,困難,要頂住,要意志堅強,開朗樂觀,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總之,對高中畢業生的心理問題,我們要及時發現,正確應對,做學生心靈的守護“神”,讓學生順利度過這個關鍵期,達到理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