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校級黨建課題“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研究—基于廣州康大教育園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調查分析”(2013B013)最終研究成果。
摘 要: 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不僅是加強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教育、管理和監督的主要途徑,也是加強在高校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窗口,更是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學生黨組織生活仍存在諸多不足,諸如形式單一,內容乏味,導致組織生活所發揮的作用不盡人意。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本文通過調查分析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生活的滿意度和期望值,更好找出目前黨組織生活的現狀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建議。
關鍵詞: 學生黨支部;黨組織生活;有效性;對策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高校學生黨支部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提升大學生黨員政治修養和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使命,為社會培養高能力、高素質人才發揮重要作用。高校學生黨支部完成如此重要的使命必須通過黨組織生活這個重要的途徑,對大學生黨員進行培養、教育、監督和管理。但目前學生黨組織生活仍存在諸多不足,導致黨組織生活所發揮的作用不盡人意。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筆者根據目前關于黨組織生活有效性研究的成果,總結學生黨支部黨組織生活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調查分析“90”后學生黨員對黨組織生活的滿意度和期望值,更好找出目前學生黨組織生活的現狀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提高學生黨組織生活有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一方面,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點之一,提高黨組織生活有效性不僅是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方式,而且是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教育、管理和監督的主要途徑,同時是在高校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窗口,更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90”后學生黨員成長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轉型和變化的環境下,受到各種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和沖擊,同時面臨著來自學業、就業、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學生黨員大多注重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升,而忽視黨性的培養。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黨員更應該積極參加黨組織生活,學習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自身思想覺悟和政治水平,增強組織觀念,并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去深入了解自我,與其他黨員直接學習、交流和互動,學會系統思考,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加信息量,獲得自我超越,最終能有效地將自身特點與黨組織生活相結合,更好加強自身黨性的培養和鍛煉,保持黨的先進性,更好地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存在的若干問題
1、缺乏計劃性。根據調查統計,約31%學生黨員認為黨組織生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計劃性不強,主要原因是黨組織生活大多是不定期舉行(約43%學生黨員認為黨組織生活是不定期舉行)。可見黨組織生活的開展大多是處于被動狀態,一般是應上級黨組織的要求,而較少結合學生黨員的實際情況對黨組織生活進行提前科學規劃、周密安排,更沒有明確的開展時間、內容和形式,導致組織生活缺乏計劃性,進而導致黨組織生活的出勤率不高,約30%學生黨員經常因為時間沖突和時間難湊而影響其參加黨組織生活。
2、形式呆板,內容乏味,缺乏新意。通過對黨組織生活存在問題調查發現,約59%學生黨員認為主要存在問題是形式呆板乏味,缺乏新意,內容枯燥乏味。約91%學生黨員表示黨組織生活主要形式和內容是發展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的表決會,約75%學生黨員認為是上黨課,約55%學生黨員認為是讀報紙、學習理論時政。這幾種形式長期存在恰恰是學生黨員所厭倦的,約50%學生黨員對在黨組織生活會中學習黨紀黨綱最為厭倦,約36%學生黨員對單一形式學習政策方針感到厭倦。說明形式單一,內容膚淺的黨組織生活,難以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
3、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強。約77%學生黨員認為黨組織生活主要存在問題是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強,缺乏時代性。學生黨組織生活是學生黨員表達個人意見,抒發個人思想認識的重要形式,而學生黨支部發展黨員的任務非常繁重,導致組織生活會大多是討論黨員的發展問題,偶爾開展讀讀報紙和有關文件,也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既沒有聯系學生黨員的學習和生活實際上的問題進行討論,又缺乏對學生黨員關注熱點問題的把握,導致組織生活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欠缺釋疑解惑的說服力[1]。黨組織生活存在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導致黨組織生活會很少涉及對學生黨員自身問題和評論時事熱點,也很少開展校外志愿服務和外出參觀活動,進而影響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
4、缺乏活動經費。目前高校對學生黨組織生活的重視程度不夠,活動經費的來源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依靠上級黨組織的撥款,還有一部分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費用需自理。通過對造成黨組織生活質量不高原因調查發現,約55%學生黨員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活動經費。另外,在對影響學生黨員參加黨組織生活原因調查中,約有12%學生黨員認為費用自理,加重經濟負擔是影響其參加黨組織生活的主要原因。由于經費不足,導致黨組織生活僅僅局限在發展黨員的討論和表決會議,宣讀上級黨組織緊急通知的相關文件等缺乏互動的方式,必然導致學生黨員缺乏足夠的熱情。
5、缺乏規范性制度。根據調查統計,約30%學生黨員認為黨組織生活質量不高是由于缺乏規范的制度所導致。學生黨組織生活缺乏一個規范的制度,必然會導致黨組織生活組織不力和監督管理不到位,對某些無故不參加黨組織生活的學生黨員缺乏處罰制度,致使學生黨員參加黨組織生活不夠主動積極,嚴重影響了黨組織生活的質量。
三、提高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的對策
1、制定年度詳細計劃,增強黨組織生活的計劃性。黨支部通過制定年度詳細計劃,把組織生活的內容、形式、時間、地點等都明確下來,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組織生活的出勤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熱情。制定年度計劃,不僅需要制定黨組織生活多長時間舉行一次,而且每次時間長度需控制在一個合理和有效的范圍。約57%學生黨員認為每月舉行一次最為合適,約15%學生黨員認為每學期一次,認為每兩周一次的約占12%,認為每周一次的不足4%,希望不定期開展的約占12%;約54%學生黨員認為每次的時間應控制在30~60分鐘;約31%學生黨員認為需控制在60~120分鐘;不足15%學生黨員認為盡量控制在30分鐘以內或2小時以上。由此可見,制定年度計劃時,可考慮每月開展一次黨組織生活,而且時長盡量不要超過1小時,最多不能超過2小時。
2、創新形式和豐富內容,提高學生黨員的積極性。黨組織生活加強創新形式和豐富內容,有助于提高組織生活與學生黨員個人發展的相關度,更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進而提高黨組織生活有效性。
在創新黨組織生活形式方面,46%學生黨員認為創新形式是提高組織生活的有效性首選方法。約56%學生黨員認為應該引入時事熱點分析,針對具有時代性、敏感性的時事熱點,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黨員進行研究和探討,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約27%學生黨員認為舉辦演講會或開展學習黨的知識競賽,有助于把枯燥的理論學習變成演講比賽、辯論賽和知識競賽等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約17%學生黨員認為應開展獻計獻策活動,約11%學生黨員認為應引入學術研討,約9%學生認為應舉辦講座和組織書評。可見,結合多種形式開展黨組織生活,有利于滿足學生黨員的不同需求,更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在豐富黨組織生活內容方面,約60%學生黨員認為外出考察參觀或參加志愿服務最受歡迎,大力開展黨員志愿服務,將志愿活動融入組織生活,將成為增強學生黨員黨的宗旨意識、創新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和提高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的有效載體,進一步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2]。約34%學生黨員認為可開展文體活動,約29%學生黨員認為應學習理論時政和發展黨員。可見,豐富黨組織生活的內容,需要結合校內外的實際情況,有計劃開展校內外活動,更有利于滿足當代學生黨員的多層次需求。
3、增強黨組織生活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全面提高黨員綜合素質。根據調查統計,約46%學生黨員最希望接受職業技術或業務技能的培訓,這就要求黨組織生活與學生專業元素相結合,以專業學習和實踐為依托開展黨組織生活,將專業元素融入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開展反映時代特征,學生黨員的參與性更強,可發揮性更強,自主性更強,不僅是適應社會需求,適應學生黨員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增強學生黨員的專業興趣和專業認知度,更有利于提高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3]。約38%學生黨員希望提高時事形勢的分析能力,約28%學生黨員希望提高黨的理論知識和黨務工作技能,還有約15%學生黨員希望豐富科普知識。由此可見,增強黨組織生活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黨員綜合素質,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4、經費合理投入,增加經費來源渠道。目前學生黨支部的活動經費明顯不足,經費來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依靠學校的專項撥款,甚至有些學生黨支部沒有經費來源,開展組織生活所需費用主要依靠學生黨員自費,導致黨組織生活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通過對加強和改進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方式的調查,約20%學生黨員認為需合理投入活動經費。一方面,學校需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黨員的數量投入合理的經費,以滿足黨組織生活正常開展所需經費。除此之外,對表現優秀的黨支部給予額外獎勵,激勵黨支部合理有效利用經費開展黨組織活動。另一方面,學生黨支部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黨員到社區做志愿者服務,積累志愿服務所得補貼作為黨組織生活的經費來源,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經費欠缺問題,更有助于增強學生黨員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參與黨組織生活的各個環節。
5、完善機構設置和規范制度,有效規范黨組織生活。完善黨組織機構設置和規范性制度是有效開展黨組織生活的基礎。一方面,高校需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基層學生黨支部,詳細規定各支部學生黨員的人數范圍。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完善和規范各項制度,如黨支部目標管理制度、組織生活制度、黨員民主評議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等,嚴格黨組織生活的考勤和考核工作,增強組織生活的制度化和規范性。這樣不僅有利于加強學生黨員的長期培養、教育和監督,還有利于從制度方面加強對黨組織生活的監督檢查,對于無故不參加組織生活的學生黨員要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要按照黨內的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4],以保證黨組織生活取得實效,增強學生黨員的主人翁意識,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切實提高黨組織生活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譚秀環.提高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的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7)
2 丁祺.馮生.如何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有效性探究[J].中國商界,2010(8)
3 郭超龍.將專業元素融入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實效性研究[J].才智,2009(17)
4 浙江工業大學課題組.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提高組織生活質量對策研究[J].新西部,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