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教師應該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隨時把一節課的成功與不足記錄下來,成功的地方就再接再厲,不足的地方就思考和分析后提出解決的方案,然后再寫下“再教設計”。這樣做既是對新課程的反思與感悟,又能使再教精益求精,長此以往堅持下去,教師的教學水平、自身素質、教科研能力一定會得到一個新境界的提高。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記錄
一、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達到預先設計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例題、習題的簡潔快解法;層次清晰、條理分明的板書;某種數學思想運用的過程或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原理使用的體會;教法上的創新,等等,紀錄下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記學生的創造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拋棄傳統教學觀念,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在課堂教學中,他們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一些獨到的好的見解,值得引起思考的新思路、新方法,并虛心接受。這樣不僅使一種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鼓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三、記學生的問題
課后及時記下學生的疑問及產生問題的根源,然后分類給予解疑答難。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學習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及時記下筆記作為今后教學的資料。
四、記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
課后及時記下突發事件應變處理的案例。例如:有兩位學生在你上課時講小話,你會怎樣處理呢?下面描述了幾種處理辦法:這些都是很常見的應對學生不良行為的一些措施,但究竟哪種是正確的呢?問題的關鍵是:如果學生的搗亂行為是為了讓其他同學關注他們,這時你選擇訓斥,這可能增加同學們對他們的注視,等于獎勵了他們的搗亂行為。
五、記失敗的原因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難免有滲疏漏失誤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敗筆”,如陳舊的教學方式,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步驟繁雜的解題過程,難易欠妥的例習題配置,知識缺陷的作業共性問題等,甚至由于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敗、興趣的喪失、逆反心理的產生等紀錄下來,并對這些原因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學的所應吸取的教訓,長此下去,良性循環,既分富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也為教者積累了第一手的教學信息資料,開拓了視野,教師的教學水平、方法、教學藝術都得到了有力的提高。如在進行“函數的圖像”的這節課教學時,象以往一樣我選擇了啟發式教學法,由淺入深,逐步分析、啟發,并適時歸納幾種特殊的圖像變換:平移變換、伸縮變換、對稱變換。自我感覺設計完美,可是一節課下來,課堂效果不佳,一些學生有作適當的筆記,一些學生則光聽不記,大部分學生沒有什么興趣,從他們的臉上感受不到學習的熱情,更別提回體會到數學的美妙之處了。
六、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及時記下得與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如何改進才能比此節課更好,寫寫“再教設計”,這樣可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再教”中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當“函數的圖像”的這節課失敗后,我馬上調整下一個班級的教學內容,準備“再教設計”。采用“任務驅動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吸收原來啟發式教學中的問題設置,作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幾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交流,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圍中思考、質疑、傾聽、表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掌握重點,解決難點,讓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習和活動的主人。即使是一位最高明的教師,寫出了一份最好最完美的教案,在被付諸于教學實踐后,總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因為教學對象、教學環境、教學即興體驗總是不斷變化著的,有些內容和問題在設計教案時很難準確預料。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都是第一線的“新教師”,缺乏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能及時的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教學心得、本節課的即時效果和可持續性的教學效應及時補充在教案中。這樣,既有了對本節課的教學作出的正確評價,又為下一節平行班的教學甚至下一輪的教學提供了一份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第一手資料,還可以防止某些教學失誤的重復出現。也就是說,即使某節課教學失敗了,通過課后的分析和總結,今天的教訓也會變成明天的經驗。因此,教學反思既是摸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又可以提高教學水平,還可以讓教師自我剖析、少走彎路、省時省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種優化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反思可以發現問題就深思,存在問題就修正,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和善于突破、敢于懷疑自己、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也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進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