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雅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并不枯燥,而且難度也不十分高,根據教學經驗來看,大多數同學還是非常喜歡這個課堂的。如果能將“個性化教學”持續運用到課堂中來,那么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定會起到促進作用,具體運用方法體現在如下幾點。
1 提升教師的“個性”
教師作為課堂主體,要以學生為中心展開信息技術教育。“個性化教學”需要教師本身擁有一定個性,其意義在于教學能力的延伸,不但要擁有過硬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理念,最主要的,身為教師自己必須對計算機擁有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課程布置便會得心應手,因為教師知道同學們喜歡什么,用什么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樂于學習,對學生的興趣情感和個性特點了如指掌。
2 培養學生的“個性”
一位令學生為之著迷的教師是成功的,要想讓學生充滿“個性”,教師的風度氣質和淵博學識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因為學生會模仿教師的行為,他們會將教師當作一個標準,認為教師的知識是取之不盡的,這很厲害,但自己只要為此付出努力,也可以成為教師這樣充滿“個性”的人。所以說,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不斷通過學習和模仿這位“個性榜樣”,那么學生自己也會漸漸開始充滿“個性”。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兩個問題:信息技術是有趣的課程,在這個課堂里沒有人會限制你的個性;每個人都有潛力,而且決定潛力深度的是興趣。如此一來,學生們的“個性”被逐步建立起來,課堂也會隨之活躍。
3 因材施教,激發“個性”
通過教育經驗來看,小學校園里的男生普遍比女生更有興趣學習信息技術。這一現象需要得到充分認識,如果長期按照固定的教育模式來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很可能會造成部分學生“脫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產生,我們要對同學們進行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是需要教師掌握的一項重要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各個同學的學歷能力以及興趣高低,以此為依據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以此彌補另一方面的不足,因材施教同樣是建立在學習興趣之上的,不能夠放棄任何一位同學。舉一個操作實例:為了樹立同學們的信心,尤其是操作較慢的女同學,你可以選擇將同學們重新分組,由能力強的同學帶領著能力弱的同學,按照座位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是“對立”的關系,需要在競爭中分出高低,這樣一來,能力強的同學自然不甘下風,在他們的帶領下,不但可以形成默契的團隊關系,還能夠讓所有學生能力得到平衡。
4 運用信息技術實施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教、學生學,有些內容學生在不了解涵義的情況下只是“死記硬背”,教師卻只是一味地將知識以主導者的身份傳授給學生。而一味的“填鴨式”教學,不僅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磨滅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精神。而有了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講課,學生也可以利用計算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這就大大地強化了學生的主導意識。
5 “個性化教學”運行效果
無論怎樣改變教學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要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并且在一個良好的氣氛中進行?!皞€性化教學”要符合幾個基本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掌握課程知識、提高能力鍛煉、培養創新意識。下面通過幾個運用個性化教學的案例,來具體分析對信息技術課堂起到的優化效果。
5.1 個性化分組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當中實施分組教學,采用協作分組模式,每一組由五位成員構成,分組原則是結合各位同學的特長進行合理分工,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分組教學雖然為信息技術課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但由于分組后缺乏管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每一組安排一名實習教師來擔任組長,將所有同學的特長充分掌握,形成學習小隊,進而優化整體學習效果。在組長的指導下,學生們迅速進入了狀態,由于每個分組風格不同,自然會有競爭要素存在,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實習教師增加了教學經驗。經過分組教學實驗后,學生們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表現有了明顯上升,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當遇到困難時,學生們會首先詢問周圍的同學,而周圍同學受到這種良好氛圍的影響,十分樂于為別人解答問題,在遇到關鍵知識點時,組長協同教師對學生們進行集中輔導。通過各組員之間的協作,樹立了學生自信心,提高了大家的學習興趣,一些平時學習吃力的同學也得到了很好的幫助,在增進同學友誼的同時,教學效果也隨之增強。
5.2 顧首尾,抓中間
這項措施的基本內涵在于個別教學,因為學生能力在信息技術課上表現不一,因師資力量有限教學資源缺乏等原因,信息技術課總是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由于信息技術強調線性教學,知識與知識之間具有連鎖關系,一旦學生出現掉隊情況則很難再跟上教學節奏,所以我們嘗試采用顧首尾,抓中間的教學方法。通過這一實踐,將教學主體定為“中游”水平的同學,而對優等生及后進生采用個別輔導,以強化優等生能力來帶動整體成績,以重點輔導后進生來均勻整體水平。實踐證明,這種方法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溝通能力獲得加強,圍繞著優等生樹立學習典型,將后進生重新引入課堂核心,讓學習環境產生了十分明顯的改善,無論什么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信息技術課題中獲得展現個性的機會。合理運用“個性化教學”是當下信息技術課程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也是我國教育事業騰飛發展的重要標志。在未來,越來越多的課程都會在“個性化”背景下展開,讓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充分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讓上學變得簡單快樂,為他們的人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