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 李靜野 張世明 李冬卉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面臨最難的“就業季”,這種局面與政府的相關政策、機制不完善,用人單位門檻不合理,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與就業關聯度分布不均有一定關系。解決就業難問題,應在加快國家經濟轉型的基礎上調整和制訂合理的就業政策;加強相關法規的執行力度和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改變高校專業的設置,從而切實促進畢業生就業。
【關鍵詞】黑龍江省;大學生;就業數據;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0 【文獻標識碼】B
一、研究背景
十八大報告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的篇章中強調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同時,報告也提出了要“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大學生就業一直就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就是基于黑龍江省近4年(2009-2012)的大學生就業統計數據、同期的畢業生調查問卷以及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問卷,分析當地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問題及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二、黑龍江省大學生近四年的統計數據概況
2009年黑龍江省高校畢業生為189515人,其中研究生15076人、本科生95495人、高職高專生78944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0.71%。其中研究生為85.87%、本科生為82.76%、高職高專生為77.35%。就業去向分布:到機關就業的約占0.26%;到事業單位的約占3.07%;到國有骨干企業的約占7.36%;到中小企業、非公企業和服務外包企業的約占15.13%;自主創業的約占0.21%;靈活就業的約占7.01%;參軍入伍的約占2.06%;參加服務項目的約占1.56%;到公益性崗位的約占0.08%;升學出國的約占9.56%;科研項目的約占0.23%。
以上的數據截止到2012年,黑龍江省的高校畢業生總數以達22.09萬人,比2009年增加了16.5%。而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7.6%,比同期增長了8.5%。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在經過2010年64.18%的就業率低靡后,于2011年再次回復到82.75%,之后繼續了小幅的增長。而簽約率較高的依然為研究生88.59%,其次是本科生84.27%,而高職高專學生為79.81%。較同期都略有增加。且從2010、2011、2012的就業去向的統計數據來看,升學出國的比例最高,依然是眾多畢業生青睞的選擇。其次,畢業生多選擇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而從近4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最少,每年都低于0.05%。
三、主要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一)待遇低,流動性大
雖然從連續的4年就業統計數據來看,就業率的總體趨勢是增加的,但是從畢業學生反饋的調查問卷顯示:學生普遍反映就業待遇偏低,穩定性不高。這是由于黑龍江省用人單位提供的就業崗位薪酬偏低,處于全國下游水平。由于在企業供職的大學生在各項社會保障待遇上缺乏保障,導致了人員流動快,既不利于企業發展,也影響大學生們的就業態度。此外,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也是制約大學生就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33%的學生選擇沿海地區,18%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直轄市,僅有5%的學生選擇到我國中西部地區就業。因此,本省大量的優秀畢業生背井離鄉去省外就業,而省外的畢業生卻極少來我省就業,這種人才外流的局面,已存在多年來。這不僅造成了地方的人才匱乏,也制約了地方的經濟發展。
(二)就業與專業的關聯度分布不均
從總體來看,工科類和服務業類專業就業形勢較好,此專業的畢業生就業與專業的關聯度優于文科類和財經類專業的畢業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幾方面。一方面是專業的供需不平衡。從目前看,在學科專業上,社會對通訊、電子、土建、自動化、機械、醫藥等科類的畢業生需求旺盛,而對哲學、社會學、經濟學、藝術、體育等專業的畢業生需求較少。在學歷層次上,博士、碩士供不應求,本科供需大體持平,而專科(高職)畢業生卻是明顯的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目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專業設置、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上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此外,由于招生的計劃及專業的設置與社會的需求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致使各專業的需求量相差懸殊。例如高校畢業生中的社會工作、音樂表演、朝鮮語、公告安全管理、運動訓練等專業就業率最低,連續4年的就業率均不超過7%,就業形勢嚴峻。這是導致大學生就業與專業的關聯度部匹配的深層原因。這也同時會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進而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三)用人單位滿意度不高
被調研的162家企業中的17家表示畢業生質量下降、水平降低,不能勝任工作崗位。從用人單位反饋的調查問卷顯示:對所招畢業生比較滿意的單位占了49.5%,但“一般滿意”的占了相當大一部分,比例為38.8%,比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為4.1%,該數字表明仍然有四成多的用人單位對所招的應屆畢業生評價一般。這主要是由于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之間存在嚴重的需求矛盾: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最缺乏的素質是實干精神、專業水平、人際溝通。而大學生自我評價認為所缺乏的是英語、計算機和專業水平。另外,職業道德也是用人單位較多提及的一方面。近年來“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逐漸被廣大大學生所接受,部分的大學畢業生契約意識薄弱,頻繁“跳槽”,另外,畢業生缺乏在基層實干的精神、違約現象、誠信現象也是導致用人單位對近年所招應屆畢業生滿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對策建議
針對黑龍江省大學生的就業狀況,當地的政府及高校主管部門積極努力地開展了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多項舉措。
(一)出臺實施一系列有利于畢業生工作的政策
當地于2009年4月出臺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配合這一文件,又相繼出臺了《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方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行動計劃》等七個配套政策。2011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經研究聯合下發文件,從加強勞動關系基礎工作、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以及支付保障制度、進一步規范勞務派遣用工行為、加大勞動保障執法力度、依法保障職工權益等10個方面,就進一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做出規定。并適時調整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確保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有效落實;同時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探索開展行業性、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等新模式。
(二)努力加強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就業的關聯度
隨著黑龍江省加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戰略的實施,各高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根據經濟發展和行業需要,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推進教學“質量工程”,多數院校如東北農業大學、大慶石油學院、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工商職業學院積極以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實施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工程,使畢業生所學專業和就業保持很高的關聯度,從而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極大地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同時,要凈化校園及周邊環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我省大學生的自身素質。
(三)大學生就業需要多方面的資源整合
這需要充分發揮教育部門指導、協調和服務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就業態度;鼓勵畢業生主動面向基層就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項目引導、技能培訓、專家指導、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務和扶持,組織創業實踐,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此外,更要不斷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督促各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豐富多樣的網上招聘活動;引導高校加強就業市場建設,依托企業資源、行業資源和校友資源建立穩定的省內外就業基地和工作網絡;堅持“重點關注、重點推薦、重點服務”的原則,建立困難畢業生等特殊群體就業數據庫,安排專人負責,有針對性地開展“一對一”幫扶;加強培訓,提高素質,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相對穩定的就業指導工作隊伍。
(四)要不斷拓展基層就業崗位,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要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暢通基層就業高校畢業生的成長通道。使畢業生真正認識、了解基層工作,并通過不斷的工作和學習,開闊眼界,獲得基層工作經驗,鍛煉吃苦耐勞精神,從而全面破解畢業生“眼高手低”的陋習,為今后的發展夯實基礎;大力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配合有關部門實施好“三支一扶”計劃等各類基層就業項目,落實好生活費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