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珍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和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的重心也逐漸轉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上,這是我們每個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國家的發展靠科學,科學的發展靠創新,而創新人才的培養則在教育。因此,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懂得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了如何在物理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做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標;語文治課堂;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18-01
新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強調: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江澤民同志曾經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創新能力關系到祖國未來的興旺發達,因此應及早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的自身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更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借此有利的平臺,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旨。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就此問題我課堂教學中做了些探索。
一、創設良好演示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新物理課程標準指出:要善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物理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只需具備兩樣東西:一張嘴,一支粉筆,就能“獨攬天下”,很少有師生互動,學生也沒有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就更談不上什么創新能力的培養了。而情境教學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因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有著獨特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蒸發這一知識時,我改變了傳統的只是老師講做演示實驗的模式的教學模式,讓全班學生親自演示一個實驗:首先叫學生將手掌攤開,把手掌放在距離嘴大約15厘米處,然后讓學生張大嘴慢慢地對手掌呵氣,學生會感到手掌“暖烘烘”;然后,再讓學生將手掌攤開,放在同樣的位置,先閉嘴,然后嘴留一條小縫,用力向手掌吹氣,學生卻感到手掌“冷颼颼”。學生根據這樣的演示自然就學生會想:同樣從自己嘴里吹出的氣,理應溫度相同,可手掌上為什么兩次會有不同的感覺?自然學生創新探究的欲望就被激發起來了。我們教育也就可以圍繞解決相應的問題來展開教學。當然,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有許多類似的簡易實驗、實驗現象與學生的原有認識相沖突,如“從漏斗口往下吹乒乓球,乒乓球競吸在漏斗上不往下掉”、“紙鍋燒水,紙不會發生燃燒”、“水生火”、“拉兩本頁碼交疊的課本,拉不開課本”等等,通過這些演示實驗,讓學生從中發現值得探究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
總之,良好的演示情景,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學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營造良好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質
課堂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陣地,理當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搖籃。然而,傳統的物理課上,很多物理教師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滿堂灌,脫離學生實際,灌輸式教學讓學生感覺知識是空洞的、枯燥乏味的,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積極性難以調動。如此教學,怎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為此,我們要創設民主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阿基米德定律》這一教學內容時,針對學生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許多模糊認識這一教學難點。我知道,如果僅憑教材中一個實驗,或者任憑老師的百般講解也是蒼白的,學生還是難以跳出這個“怪圈”。為此,我覺得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解決,才能搞清楚這個模糊的認識,也唯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質。于是,我將此實驗由演示變為學生分組探索。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猜想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接著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去驗證,通過自己動手來解決自己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刻學生們品嘗成功喜悅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過海,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采用物理學中常用的“控制變量法”設計出一組組簡便合理的實驗方案,課堂上人人動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實驗器材,一試身手。
因此,初中生是思維最活躍的時期,因此,我們應該創設良好的課堂參與氛圍,多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就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構建新的平臺。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獲得科學方法,鼓勵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合作探究學習來提高創新能力。而自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且能提高其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為未來的社會實踐作好充分準備。
讓物理課堂生活化,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實現教學目標,另一方面科學結論與探究方法只有與實際相聯系,才能體現出知識和探究的價值。例如,學了“遠距離輸電”的知識后,可以要求學生通過調查自家附近變電站的電網設置情況,以及自己家里的電器功率與輸電線規格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辦法。又如,當學習了有關能量的問題后,可以讓學生把這個知識和保護環境聯系起來,讓學生到相關的工廠、農村調查環境污染情況并提出改進措施等。通過這樣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科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踐中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所以要把結論和方法遷移應用到日常生活、生產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了探究習慣,還樹立了資源和環保意識,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參與決策的意識和能力,學生的創新實踐大大提升了。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初中物理課也應成為培養和鍛煉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陣地,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當代語文教師的神圣職責,讓我們積極實踐,深刻思考,為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而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