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明
摘 要: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數學天才就是由對有關材料的概括能力、將運算過程迅速“簡化”的能力、由正運算靈活過渡到逆運算的能力等幾種高度發展的能力完美結合而成。數學天才的培養離不開基礎教育,因此,從小學開始,教師就應注重從多角度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
關鍵詞:數學能力;語言表達;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04-01
從小學開始,教師就應注重從多角度去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小學數學學科是小學教學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同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現結合我在教學二年級“猜測”這一課中的一些做法,談一下低年級數學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聊天的形式“說”。在課前談話中,我先跟學生聊體育運動,激發他們的興趣,然后讓他們觀察多媒體演示,并引導:“體育老師在干什么呀?”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做操”、“做學生健身體操”……以這種聊天的形式,說的都是生活中的事,給學生以親切感,容易激發學生“說”的欲望。但要注意適當地給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避免答非所問。
以小組為單位,擴大“說”的范圍。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一些小組合作的內容,在每一次活動中,我都特別注意給更多的學生“說”的機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在很多時候還需要教師告訴他們如何去“說”。比如,當讓學生自己探索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樣的球時,我在學生活動之前,就做了必要的提示:“當一個人做拼圖的時候,其他的同學可以說一說,猜一猜,然后,根據你們組組出的圖形的情況,你們再來討論一下。這個袋子里裝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圖形,最后,選一個說得最好的同學作為你們組的代表發言。”這樣,避免了課堂上學生發言機會少的問題,擴大了學生“說”的范圍。而且,每個組代表的發言既可以給全班作出好的榜樣;同時,從他們自己選的代表的發言,也可以看出這個組的學生對于語言表達的評價能力。當然,為了促進更多的學生進步,每一次活動的代表可以根據需要調換。
結合生活實際“說”。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學完以后,我設計了一個“結合生活實際”的環節,再次放手讓學生“說”:“在你們今天的上學路上,你發現哪些事是可能發生的?哪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發生的?”學生們各抒己見:“我們上學的時候媽媽送我們過馬路,不可能發生車禍”、“媽媽騎車可能闖紅燈”等,這樣,既鍛煉了表達能力,又對本節課有了一個總的回顧。
說自己的想法,適當地開放。在這節課的最后,我又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說”的舞臺:“你認為這節課哪兒挺有意思的?給大家說一說。”這是一個沒有對與錯的問題,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覺得拼圖游戲挺有意思的,特別好玩。”有的說:“我覺得這節課哪兒都挺有意思的,因為我學起來很容易。”……適當地開放一些,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是很必要的。
當然,教學內容不同,訓練表達能力的側重點也會不盡相同。但是,無論“說”什么,怎么“說”,作為教師,都要注意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
數學語言具有準確性、規范性和通用性的特點,是數學思維的最佳載體。培養學生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其實質是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常在數學課堂中出現會做不會說的現象,要解決這一矛盾就必須根據教材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有計劃地逐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持之以恒,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學生數學能力,使他們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的培養
應用題的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是重點亦是難點。在低年級,就必須著手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我著重于題意的理解和數量關系的分析。這一環節要多花功夫,讓學生多動口說題意和數量關系。同桌互相說或指名說都行,因為分析清楚數量關系后,他們就能正確解答應用題,學生的解答應用題能力就會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提高。
如,“樹上還剩5個桃,已經采了23個桃,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怎樣求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教師可以邊板書題目邊用數學語言分析這道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后利用形象的肢體語言為學生提供思維模式:“把已采的23個和樹上還剩的5個合起來”(用兩只手分別表示“已采”和“還剩”做合起來之狀)。教師接著讓學生學著老師的說法,自己試著說一說,然后找表述能力較強的學生說給大家聽。再讓學生互相說說,檢查對錯。個別學生說不完整,可由教師做示范,學生再學著表達。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理解了數量關系后很快就正確地解答了應用題。
又如:學生往往看到題中有“剩下”就用減,有一共……就用加法。在教學中正確使用教學手段,讓學生正確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就能減少這類現象的發生。如:一輛玩具汽車46元,找回4元,付了多少元?引導學生弄清“找回的4元”是從“付出的錢中”找回的,也就是(?)-4=46。使學生理解理解數量關系,解題方法就很明了了。
數學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數學知識的傳授,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技巧的掌握,還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數學各方面能力,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全面完成。
參考文獻:
[1] 田杭君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J].成功(教育),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