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吉伍果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41)
越西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東鄰美姑縣,南接昭覺縣、喜德縣,西界冕寧,北連甘洛縣、石棉。幅員面積2256.47平方公里,轄9個地區工委、5鎮、36個鄉、288個村、908個村民小組、2個街道居委會。
涼山彝族民居的形式為高山多散居,半山和河谷地帶多聚居。在長期的發展中,傳統的越西彝族民居形成了獨特的彝族建筑風格,房屋內部的功用也獨具特點,劃分出各自的功能區,發揮著各自的功用。居住者以數戶或數十戶交錯相鄰成村落,數村數十村形成一個家支整體。
越西彝族民居在夯土時土墻層與層之間夾雜了竹片,木板等,特別是在邊角里一定要加竹片或木板,此舉起加固土墻的作用。當地土質多為黏性,所以在夯完每層土墻后,可在土墻上進行刨光,這樣處理后在視覺上給人以平整美觀的感覺。像喜德、冕寧等地土質為砂質,夯完土后則沒進行這道工序。越西彝族民居的土墻有些超過40厘米,高則隨房子所在地海拔而變,平壩地區高,山上與之相比則矮。
越西彝族民居的木料選擇,選多青木和松樹。當地這些樹種量多,且青木與松樹較其它樹種易雕鑿。梁架,全靠構件本生和結構的組合取勝,梁架穿斗結構變形,橫向構架的端頭擴大,做成華拱的形式,托起上面的立柱。立柱不落地,營造出寬敞的室內空間。立柱與華拱相接,榫卯這種靠構件相互間的陰陽咬合來連接構件的方法在這里體現出來,不用一根釘子、木與木之間整個結構穩固。這種中國古代木構建筑體系的技術關鍵,在彝族人民這里大量應用著。
越西彝族民居結合木構件本身的特點,給單純的幾何形式賦予肌體般的生命力,雕刻著許多精致的圖案、雀替、斗拱等。檐下的梁頭各種各樣,牛角形的,流暢舒展,延伸了梁枋的出挑;盤桃形的,緊緊相扣,透出梁柱相接的力度,明晰了各個木構件之間受力的關系,更添幾分陰柔的美和生活的情趣。梁枋上刻有半圓形的花瓣,還有彝族服飾上的很多圖案,使用的色彩有黑、赫、石綠等。住宅窗由傳統沒有色彩轉為雕上色彩、勺、木箔等,這也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房柱里外加起來一般為21根,其中里面16根是起主要作用的。因地制宜,柱子往往是粗壯的,也形成了其特有之處。
越西是圣乍地區與義諾地區交界地,其建筑風格融合了這倆地的建筑特色。形成獨有的風格,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傳統的越西彝族民居分為瓦板房和瓦房。瓦房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發達地區,數量較少,瓦板房則在經濟較欠發達地區,是越西彝族民居的主要表現。
彝族人有“馬日不修房,修房不能住”的說法,所以修房是件大事,選址變得尤為重要,多選擇依山傍水、避風向陽、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寬敞等地,一般不選在山的鞍部,忌諱選在火葬場。當地有些地方還有一種習俗——在選好的地點上放一個雞蛋,念上咒語,拿回家煮熟后看雞蛋上部是否平整,若是,則表明這個選址選得好,反之則不然。選址后,還要算男女主人生辰是否為修房子年。越西彝族民居的門都開在向陽處,正屋的門與院墻的門不能對著,門的開口方向不能向著“德布洛莫[ddepbulomox](傳說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否則視為不吉利。
新居落成,搬入新房時,當地彝族人的習俗是男主人帶煮飯的鍋,女主人拿和面用的簸箕入新房,同時在屋內放鞭炮(意為驅逐新房里不祥之物)。當天做蕎面糊糊或燕麥糊糊,以表示在新房里吃了第一餐。有條件的人家還宰羊,把兩只羊角高掛于門上,以擋屋外進來的不祥之物。
火塘是彝族人生活起居的重要場所,幾乎彝族人的生活都圍著火塘轉。所以談彝族民居離不開火塘(圖中A)。傳統的越西彝族民居的火塘口型一般是寬大的,鍋莊(圖中①②③)在上面彎起,形成一個如同漏斗式的模樣。火塘修得寬大,便于在其內燒蕎面糌粑以及土豆等。同時也避免影響火勢燃燒。火塘周圍功用也很講究。圖a處是客人坐的地方,b處是燒火做飯的人活動的地方,c處是主人家坐的地方。客人按輩分的大小依次坐下來,主人家往往是男主人坐在最上方與客人交談,女主人則是在b處燒火做飯。

B處放著神龕。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時,在其上供奉“吉耳[jjyplyp]”(已故的成為保護神的先人),祈求保佑。
C處是內屋女主人的住處,也放家里貴重的物品等,是女主人活動的重要場所。除了特別親近的人外,是不可能進入到這個地方的。果。可以說情感和語義是皮毛相附,密不可分。
播音發聲訓練要養成良好科學的訓練習慣和方法。在具體的規定情境中附加情感內核及明晰語義表達。像“夜晚、學生、人民、春節、感謝、煙花”等雙音節詞語練習,“中國偉大、山河美麗、資源滿地”等多音節詞語練習以及語句的發聲言語表達等等,在訓練中都應有其規定性。
首先要規定具體的語境即其維度存在。如,可設定為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學校班級教師節或告別宴上老友道別等具體語境。有了具體的語境就等于有了言語活動存在空間和創作的基本依據。
其次,規定情境即情感態度。如上面提到的具體規定語境“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現場”在這樣的具體語境下,主持人的言語活動其情感態度是喜慶祥和、熱烈奔放、成就榮耀的情緒情境。另如,老友道別則是眷戀、祝福、感傷的情緒情感。
第三,明確具體交流對象。春節聯歡晚會現場觀眾是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近300人。老友道別,是即將畢業的同學告別宴上,20人。通過空間,情感,交流對象的具象的語境設定,清晰地勾畫出了發聲訓練中學生言語活動的具體環境,明確了什么樣的情感存在,了解了交流對象與言語活動發出者實際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這樣在發聲訓練中就有了衡量言語表達的尺度和標準。實現規范語音、精確語義、聲情并茂的言語訓練表達效果和目的。避免生搬硬套零情感發聲訓練,導致事倍功半的尷尬境地。
媒體言語活動本身如同日常生活一樣產生于具體語境,富有自身的情感內核、自己的態度和語義目的。是在傳者與受者或者說受眾之間進行的,以直接互動或虛擬互動的方式完成。要規范媒體言語使其標準化而進行的播音發聲訓練,不能脫離語言生存空間及其存在條件。相反應更加目標性的設定言語存在環境,規定情境實施言語創作,界定具體的態度立場。這種規定情境下的情感態度及立場可以生成豐富且具有感染力的有聲言語訓練的具體語境。同時也生成了具體語境下言語表達界定標準和創作依據。如對小學生、大學教授、自己的父母等不同的言語傳播對象,會有不同的言語組合方式,不同的存在空間;語境的多樣組合,又會出現不同的情感態度和語法修辭。播音發聲的基礎訓練亦是如此,也存在著不同情感;其情感是豐富語義的;情感和語義不可分。由此可見樹立正確的發聲觀,滿足的不僅是音節和基本詞語的發音部位和方法及調值的培養訓練,還要蕰含情感內核和內在語義,因此規定具體的語境即維度存在;規定情境即情感態度;明確具體交流對象,對于言語發聲訓練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