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張俊杰??
摘 要:實踐教學在高校教育中顯得日益重要,然而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本文從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目前國內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關于構建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設想。
關鍵詞: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設想
1. 研究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直是高校教育堅持的目標。2011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意見》中提出教師教育的改革重在實踐教學的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重新被提到議事日程。[1]
經管類專業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素養和創新精神、能力的應用型人才。[2]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高校應屆生面對的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尤其是實踐相對薄弱的經管類學生。甚至出現高校產出與社會需要嚴重錯位的現象。據高校每年入學招生記錄顯示,經管類一些專業如人力資源、市場營銷、行政管理等專業的招生規模出現了萎縮現象。而對比之下,實踐性強的工科類專業則出現了人數爆滿的現象。
為緩解以上現象,實現高校教育與社會用人單位需要的無縫對接,從解決問題最為迫切的經管類專業入手,研究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顯得尤為必要。在某種程度上,對解決現階段高校教育出現的諸多問題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實踐教學一向是經管類專業的薄弱環節,而作為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卻因各種原因得不到很好的實施。
2.1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夠
一直以來,高校教育尤其是經管類專業的本科教育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運用最多的實踐教學手段就是在課堂引入案例分析,進行課堂討論、上機實驗等。只有少數像會計這類操作性強的專業才有手工模擬實驗室。而教學模式與實踐教學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不同,依然沿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以老師為中心的被動教學模式。因此,經管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這塊存在很大的缺口。
雖然國內各大高校響應教育部的號召,紛紛將實踐教學提上日程。但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對實踐教學的認識還只停留在口號上。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好與壞,應該是以學生的就業率和學生對自己工作的滿意程度為評價指標,但這個問題往往會被各大高校所忽視。因而沒辦法引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
2.2經管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后
2009年教育部制定的本科院校培養方案合格標準中,對實踐教學提出了要求,其中人文社科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20%,理工農醫類專業不低于25%。[3]然后現實中很多高校的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學分所占比率較低,理論教學所占比率較高;基礎課程學分比率較高,應用性課程學分比率較低。由于缺乏實踐,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最后培養出的學生因缺乏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而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經管類專業的培養方案問題更為嚴重。由于學校對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不足,使得很多實踐性課程在培養方案中被其他理論課程代替。
2.3支持實踐教學的軟硬件不夠
首先是實踐教學的物質基礎,實驗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一般是在理工類專業比較常見,通過實驗實踐得出數據進行分析。而經管類專業的專屬實驗室卻很少,所謂的校外實習很多時候只是工廠見習。第二,師資力量已經跟不上實踐教學的教學要求。傳統教學里理論教師一般與實訓教師是分開的,大部分在校全職教師都缺少企業實戰經驗。第三,缺乏完整的實踐教學計劃和相應的管理制度。3.適應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設想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就是將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例如實驗、實訓、實習、社會實踐等通過合理配置,構成相互聯系的整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下面針對經管類專業的自身特點,提出以下構建設想。
3.1重視實踐教學,從思想到行為的變革
積極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下發的加強實踐教學的文件。從思想上重視實踐教學。高校辦學宗旨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更應該以學生的就業率為目標。若學校的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不能吻合,就會出現一邊是找不到工作的學生,另一邊則是招不到人才的用人單位。這不僅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更是一種資源浪費的現象。長此以往,高校教育越來越不會被社會所認可。因此,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能力與用人單位需要的吻合度。根據經管類專業的特點,加大實踐教學比重,使學生不僅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更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融合實踐教學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高校對學生教育的根本,培養方案的好壞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目前大多數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學生大一至大二是基礎課程學習,大三到大四是專業課程學習,少有的實踐課程會安排在大四。問題之一是實踐課程占總學時比例太少,大部分還是理論課程,起不到很好的實踐效果;問題之二是實踐課安排在大四,這個時候很多學生都在忙于畢業任務,如考研、找工作、寫論文等而忽視實踐課程。那么新的培養方案應該加大實驗、實訓課程的比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實踐課程不再是理論課結束后的一個補充,它應該是和理論課同步的。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本專業,知識要融會貫通。真正受用人單位青睞的應該是專業性強知識面廣的“T”型人才。因此,在經管類專業里,應該多引入ERP,VBSE這類綜合性與實踐性兼備的實驗課程。
3.3校企合作,構建校內校外實驗實訓平臺
高校教育最終是要服務于企業,與其閉門造車,不如將企業請進來,聯手打造“個性化產品”——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人才。
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應該清楚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目前被各大高校引入的ERP實驗室,就是一套模仿企業運營管理的實驗室。涵蓋生產、物流、人力、財務、市場等知識領域。尤其是ERP沙盤模擬實驗室,學生可以通過手工模擬身臨其境的體驗經營企業的全過程,通過總結經驗使能力得到提升。還有綜合性更強的VBSE實驗室——虛擬商業社會環境,主要是模擬真實社會環境,讓學生在不出校門的情況下認知社會的不同組織和崗位的工作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類為經管類學生量身打造的校內實訓室不失為實踐教學的最佳選擇,高校應該集中投入與建設。
學校建立校內實訓平臺的同時,也應該拓展校外實訓基地。與優秀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走出去,進入企業真實環境中實習。這樣會讓學生更清楚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類型,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我調整。
3.4與實踐教學相適應的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高校內負責實踐教學的主要是實驗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即使這些教師與理論教師分開,但他們真正具有企業實戰經驗的卻很少。合理的師資隊伍不應該是理論與實踐分開,即使曾經具有一定企業經驗的教師肯定是不能與時刻變化的市場環境相適應的。這時就需要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讓教師走進企業,在真實的經營管理中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雙師”型教師。另外,學校在聘請教師時不應該只注重學歷,局限于剛畢業的碩士或者博士,也應該注重實戰經驗,從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更好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田玫,樊千,辛學文.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重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10).
[2]曲博. 高校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科教文匯,2013(8).
[3]李莉,江征風,李德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民辦高校實踐教學體系[J].科教文匯,2013(9).
[4]李高申,焦燕靈,郭梅珍.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實現策略研究[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