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登友
摘 要: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是學生以后進行語文深入學習的基礎,因此,應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識字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學習興趣
小學是學生接受校園知識文化的初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個人素養的關鍵時期。而識字作為學生學習知識文化的基礎,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下,許多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時,忽視了字與實際事物之間的聯系,而一味地為了識字而識字,使得語文教學變成一種灌輸知識的途徑,而非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因此,為了更好地改善小學低年級教學效果,教師們應積極主動地探尋合適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
一、運用多種興趣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疑問,并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探究,從而獲取漢字更深更廣的含義。
1.采用字形教學,增加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活潑好動是他們的一大特性。因此,我們應針對他們這個年級的性格特點來組織一定的活動教學,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猜字謎
絕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游戲,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猜字謎活動,引導學生去探索字謎。像“一月一日非今天。”“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一家有七口,種田種一畝,自己吃不夠,還養一條狗。”等等。這樣的活動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漢字上來,同時,也加強了他們對漢字的掌握程度,提高了語文識字教學效果。
(2)運用形象的身體語言教學
在進行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一些肢體動作進行教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教學生“才”這個字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講臺上表演,讓他雙手平直,側伸出一條腿,讓其他的學生觀察。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加深了他們對所學的漢字的印象。
2.充分地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而多媒體作為信息化的產物,逐漸地被應用、推廣到社會各個領域,其中自然包括小學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地將多媒體融入進去,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生動地認識、學習漢字,并充分地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奇特的漢字藝術和背后的小故事,引發學生門對漢字的興趣。像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出一條在水里自由游動的魚,并在旁邊寫出魚這個字的演變過程,從而有效地強化學生對魚這個字的認識,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探究欲望。
3.積極開展各項識字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生活源于實踐。教師在進行語文識字教學時,應積極去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實際過程中獲取各種信息知識,了解生活中的漢字。比如,教師在教會學生一些最基本的漢字之后,可以帶學生去超市,帶著他們去認識超市里各種商品的標簽,讓他們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中去認識、學習漢字,提高他們對漢字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培養了他們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努力去引導學生與社會生活相溝通,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實踐活動中掌握識字的方法技巧,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
二、運用插畫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時,教師應充分運用插畫提問方法,來引導學生擴展對漢字認識,即教師運用一系列漢字插畫,提問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找到一些漢字之間的關聯性,便于他們對漢字的識記。像學習“牛”和“生”這兩個字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上所畫的牛和花生,并指出下面所寫的字,然后讓學生在下面練習這兩個字,思考并回答這兩個字之間的關系,讓他們觀察發現牛與生之間只相差一橫,并且“牛”的第一橫短,第二橫長,而“生”則是第二橫最短。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逐漸地形成一種觀察思考的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引導他們在不斷的探索中掌握識字的技巧,加深對漢字的認識。
三、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感性識字教學
漢字是一種言語工具,是一種注重實踐操作的知識。因此,在進行漢字教學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知識和經驗,從各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識字認識。像在教“小麥”和“土地”兩個詞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這兩個字具有一定的認識之后,可以問他們小麥一般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成熟?小麥一般可以用來做什么?它與土地之間的關系如何?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來使學生了解,小麥分春小麥和冬小麥,春小麥一般在三月或四月播種,到七、八月份成熟,而冬小麥則是在第一年的八月到十二月之間播種,第二年的五月到七月之間成熟。小麥磨成面粉后可用來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以制作啤酒等,很有營養價值,而小麥生長在土里,土為小麥提供生長的營養。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將識字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增加學生對小麥的認識,引發學生去主動思考周圍與小麥有關的事例,觸發他們對這個詞的感性認識,拓寬教師語文教學的信息量,增加語文識字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讓教師與學生處于一種相互交流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思維運用能力。學習源于生活,學習離不開生活。教師只有不斷地去探索漢字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在一種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增加漢字的學習運用能力。
當前,漢字教學方式、方法種類繁多,如何從這些方法中找尋最為合適的是每個教師積極探索的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調查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安排合適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漢字學習的技巧,提高漢字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崔麗媛.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13).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