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光海
創新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創新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得到開發、強化和提高。陶冶情操是一種重要的美育。描繪自然界宏觀博大的宇宙,細察鳥、獸、蟲、魚、花、木的心靈,美術有它的特殊效用,一些山水、花卉、靜物作品也有啟迪人生的功能。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沒有興趣,學生主體參與的活動將是勉強的。正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界提倡“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操作,向前開辟;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里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讓我們勇于發掘孩子們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
那么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繪畫創造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以興趣培養和啟發思維為主,培養學生創造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呈現的美術作品,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不光學習本身成為一種享受,更表現出了學生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一旦從中得到快樂,興趣一旦向更高更廣的層次推進,他就產生一種為增加快樂或獲得更高級的體驗而追求藝術知識與技能的渴望。因此,作為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一大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特別是欣賞課。只有通過大量材料,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見多才能識廣,才能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讓學生欣賞,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欣賞到美的內涵,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二、以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以及由這種關系營造出的一種活潑、生動、和諧的教育氛圍是學生主動性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教育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得以活潑,自由地發展。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教師還應真心地為學生喝彩,表達出贊嘆與欣賞是拉近與學生間心理距離的好辦法。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學得開心、學得愉快,是我們教師追求的目標。
三、打破定勢,在課堂實踐中以情感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在課堂上也要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生活、學習情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在學生有錯時,教師不要過分指責,而要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覺得“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
我們教學生學美術并不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美術家,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各種能力,促使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使學生真正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也是我們美術教師神圣而艱巨的職責。
四、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較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樂學、善學,激活美術課堂是教學的根本任務。通過美術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也使教師的課堂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在傳承古今文化的同時也有了時代的產物。這對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是有獨特作用的。
我們要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自由廣闊的空間,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法表現生活。我們的美術教學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正確引導,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張揚,事事處于一種“隨心所欲”的自由狀態,讓美術成為他們抒發情感,表現個性的載體,相信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會越來越高。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第三完全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