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波
班集體是學生最直接的社會環境,它影響著學生的理智、情感、個性和社會化進程,它是滿足學生交往和歸屬的“情感家園”,是學生邁向社會的“演習場”,也是班主任開展工作的“主陣地”。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管理者,創建和管理好班級是班主任的職責和首要任務,班級管理體制的“好”與“壞”對形成文明、健康的優秀班集體有著直接的關系,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敗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全社會建設文化的大潮下,學校也掀起了班級文化建設的熱潮。在班主任管理這一塊,如何柔進文化元素,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產生更有效的管理和教育呢?通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實踐和探索,筆者認為“建設小組文化”是一條班級管理的新路子。
一、組建小組
組成小組人員人數,太多不便于管理,太少顯得力量單薄,一般定在四至六人比較合適。而性別的組成有句古話“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把全班的男女生進行合理調配。另外,考慮到小組間競爭力的平衡,每小組都有優秀生、中層生、學困生的搭配,這樣搭配也有利于小組內組員間的幫扶,實現全面提高。對于個別調皮學生,要選擇放在溝通能力較強或能以柔克剛的組長所在的小組,這樣才比較穩定和易于轉化。而小組長的人選是小組組建的關鍵,為了保證旗開得勝,第一批組長是班中能力最強、表現最積極的學生。而后面每一批組長接班人都會在上一任組長的幫帶下成為優秀的組長。
在確定了小組人員后,為了增強小組的凝聚力、戰斗力,各小組各自討論確定有個性化的組名、小組目標、口號,設計小組名片等,并把圖文并茂的設計名片張貼在班級的墻報里,成為一面面鮮活的“組旗”。
二、培養優秀組長隊伍
組長是小組文化的核心力量,是各項活動的領導者、管理者和服務者。對組長的培養,本身就是培優的過程,因為在他們各方面能力、素質提高的時候,就是他們成為優生的時候。先讓一部分人優秀起來,再帶動、幫助其他同學優秀起來,符合人的培養、發展規律。在培養當代中學生具備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基礎上,更突出培養組長的自信心、進取精神、責任意識、團隊意識、服務意識、公平意識、正義感等,突出培養組長的各項能力。
具體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班主任善于挖掘組長身上的閃光點,在班會上表揚,提高組長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樹立威信。其次,班主任定期召開組長會議,及時進行思想工作和工作方法的指導,要求組長以身作則、敢管、會管。以身作則是要嚴格要求自己,起帶頭作用,做到“其身正,其令必行”。敢管就是有較強的責任感、正義感,對錯誤行為敢于批評,使其糾正。會管就是要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講究策略,要在尊重同學、團結同學、幫助同學進步的原則下管理。再次,通過活動來培養組長。如校運會,各小組爭奪出賽名額;比比哪組出的點子好,能搞好班級方隊的出場儀式;各小組承擔各項任務,如拉拉隊、通訊稿的檢查和傳送、紀律管理、考勤登記、飲用水的運送、運動員的安全保護、衛生保潔等,組長在活動中起帶頭、組織作用,能力得到磨煉。只有放手讓組長去做,并及時給予指導,他們才能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提升。最后,由學生培訓學生。由能力強的班長或組長傳、幫、帶能力較弱的組長,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更有親近感,易接受。比如,在小組階段總結會前,讓班長收集各組長的總結報告,逐一檢查。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要求重寫,并指導該怎樣去寫,該怎樣去點評組員的言行。對于組長本人犯的錯誤,班長要求組長在總結會上作自我批評。對在小組總結會上發言不夠大聲的組長,班長在會后私底下進行鼓勵,令其充滿自信。
三、促進小組間的競爭
有競爭才有活力,有競爭才能促進發展。為了讓各小組間進行競爭,圍繞學校的教育教學任務,如文明班的評比、成績的競爭,進行全班的大討論,最后制訂了以考勤、儀容儀表、集會、紀律、作業、兩操(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文明行為、唱紅歌、衛生值日、成績加分等為規則的“班級小組競賽行為細則評價表”,由學習部、紀檢部、體育部、生活部、宣傳部各部長分別負責各項目的檢查、監督、評分工作,每兩、三周做一次階段性統計、評比、總結。為保證競爭健康發展,要求各部長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評分,并由班長、副班長、團支書組成復核小組,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核實。除了評價表里面的競爭,根據需要,有時把一些活動也放到評價表里去。比如,為了提高體育考試中的跳繩成績,利用活動課時間,舉行以小組為單位的跳繩比賽,為成績優秀小組和進步小組加分,列入評價表的加分項目。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边@說明道德教育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內心轉化,而非教育者苦口婆心的說教才能達到實效。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文化建設,讓班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具教育功能,讓學生在這一氛圍中自己去體驗和領悟,自我對照,自我反思,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班級公約,收到“潤物細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四、做精做細階段性總結會
每兩、三周為一階段的小組總結會,是對每個組員、每個小組、每項工作的大檢查,是表揚和批評的會議,是小組文化的評價環節。只有做好總結會,才會對階段工作進行客觀的、促進性的評價,才會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產生積極的教育作用,也為下階段小組文化的開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方向指導,所以總結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首先是總結會的準備工作。由專職學生對評價表的統計。班長檢查、指導組長的總結報告。組長的總結報告是總結會的關鍵,要求對組員的思想表現和具體言行進行表揚或批評,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實事求是,既要對錯誤行為敢于批評,以集體利益為重,又要尊重同學、團結同學,體現團隊精神。班長對最后一名小組準備表演節目的督促、檢查、指導,盡量提高節目的質量,如詩歌朗涌、唱歌、樂器演奏、講故事、小品表演等。
總結會由班長主持,程序一般包括:合唱班歌、小組評比結果公布、各組長作總結報告、班長作報告、班主任為冠軍小組頒獎、最后一名小組表演節目、班主任講話。總結會是學生期待的收獲大餐,有的期待自己的良好行為被表揚,有的擔心自己的錯誤行為被批評,它牽動著每一位學生的心,是鞭策落后、激勵先進的思想教育活動。而文藝節目表演和觀賞,豐富了班級文化的內容。
(作者單位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實驗中學)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