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靜
摘 要:企業文化從外層到內層的延伸先后經歷了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設步驟。可見,最終實現精神文化的形成則是建筑企業所追求的。通過對二者融合實現機制的分析和模式定位,企業宣傳工作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關系應圍繞著:分析出企業文化建設的階段性、增強宣傳工作與階段性的匹配、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元素等三個方面來展開。
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宣傳;建筑企業;融合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有助于形成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凝聚力,以及趨同的行為偏好,從而便能提升建筑企業員工在項目施工中的團隊凝聚力,以及形成符合安全標準和質量標準的行為規范。根據企業文化的圈層理論可知,企業文化從外層到內層的延伸先后經歷了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設步驟。從中不難知曉,最終實現精神文化的形成則是建筑企業所追求的。這時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在企業文化遵循著從上到下的建設進路中,如何能將企業管理層的主觀意識轉換為精神文化被基層員工所接受呢。筆者認為,這就需要重視企業宣傳工作的功能定位。
在強調企業宣傳工作需要落地的背景下,其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融合仍在于助力建筑企業的經營管理績效。這就意味著,助力企業經營管理績效則成為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
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二者融合的實現機制分析
前面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圈層理論做了介紹,從中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在建設中的路徑邏輯。因此,若一味的通過宣傳工作來直接去支撐精神文化的建設,那么這種組織生態是不健康的。筆者認為,應使宣傳工作與企業相應文化建設階段相融合,才能確保二者融合的有序性和共生性。
由此,二者融合的實現機制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宣傳工作適應于階段性企業文化的建設
建筑企業宣傳工作的實施主體一般為政工干部,他們結合上級精神圍繞著企業經營實際所面臨的挑戰,為企業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并為基層員工提供精神支持。但這時的宣傳工作仍需要與企業文化建設所在圈層相適應,從而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邏輯進路保持協調。
(二)宣傳工作助力于階段性企業文化的提升
長期以來,建筑企業都主要以提升經濟回報為主線,在企業內部實施著以物質獎勵為主導的績效評價手段;同時,建筑企業所面臨的項目施工環節,對于安全和質量的要求也很高,這就表明企業文化建設正處于制度文化向精神文化的過度階段。因此,宣傳工作應助力這一質變進程的實現。
二、分析基礎上的融合模式定位
在以上分析基礎上,二者融合的模式可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二者融合的橫向匹配方面
本文的落腳點在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并從建筑企業的組織生態中可以抽象出,它們正處于強化制度文化的階段,這也是國家主管部門對建筑市場和施工環節進行規范的結果,所以企業政工干部應圍繞著制度建設向基層員工傳遞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的重要性。經驗表明,在優化宣傳工作模式的情況下,這種信息傳遞的功效不可小覷。
(二)二者融合的縱向遞進方面
之所以需要重視企業精神文化建設,因為企業管理層對企業發展的主觀意志將成為廣大職工的自覺行動,而這種行動便在于員工從內心中已經接受了這一思想信息。因此,宣傳工作還應起到助力制度文化向精神文化轉換的功能,而這就依賴于政工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職能實施了。
三、定位驅動下的融合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二者融合模式的構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開。
(一)分析出企業文化建設的階段性
我國建筑企業可以分為國有和民營兩大類,國有建筑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的企業精神文化,這也是一代代員工所繼承和傳承的企業思想文化。相比較而言,大部分民營建筑企業還分別處于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階段。因此,企業政工干部應從企業的經營實際中分析出企業文化建設的相應階段。
(二)增強宣傳工作與階段性的匹配
相對企業文化的建設而言,宣傳工作就具有靈活性的優勢。這種靈活性不僅體現在宣傳手段的應用上,還在于宣傳內容的設計上。為此,應結合這一優勢在增強與建筑企業組織文化建設的階段性。如,為了使國有建筑企業員工形成市場競爭意識,在宣傳內容的設計上就應引入減能增效的元素;如,為了使民營建筑企業員工形成制度規范意識,在宣傳內容的設計上就應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的元素。
(三)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元素
企業文化建設的最終歸宿仍是精神文化階段,這也是建筑企業管理層所追求的。因此,企業宣傳工作還應在這一方面起到助力的作用。簡單而言,政工干部在實施宣傳工作時應結合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在教育和幫扶上來為員工提供正能量,從而使員工在精神層面得到升華。
以上三個方面的融合模式,便為我們系統理清了宣傳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之間的邏輯關系。
四、問題的拓展
以下針對跨國建筑企業進行問題的拓展:
針對中方員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組織而言,也需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給予引導。非正式制度,多以默會知識的狀態存在著。這種存在方式,就使得在引入非正式制度構建企業文化的過程中,難以形成收斂的效果。通過根據企業軟實力提升的方向與目標,有的放矢的選取非正式制度的有意要素。
以培養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為例:為了提升員工的團隊精神,企業可以選取區域文化有關利益分配取向的信息,不間斷的向員工們釋放。
由此可見,從經濟學視角來看待東西方文化的沖突,其中主要表現為非正式制度間的沖突,如習俗、慣例。二者文化沖突主要表現在思維意識、行為特征、個性特征等方面。在東西方員工一同共事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可從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四個方面依次展開。
五、小結
本文通過對二者融合實現機制的分析和模式定位,企業宣傳工作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關系應圍繞著:分析出企業文化建設的階段性、增強宣傳工作與階段性的匹配、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元素等三個方面來展開。
參考文獻:
[1]肖鋒鳴.企業家要提高統領企業文化建設的能力[J].現代班組,2014(1).
[2]郭旭升.以企業文化凝聚提升企業發展正能量[J].新經濟,2014(2).
[3]潘競成.企業社會責任與民營企業文化建設關系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