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竹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課堂應該成為學生思考的王國?!倍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探究知識。一堂成功的課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各有特色,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要閃現出“亮點”,這個“亮點”應該是師生智慧的結晶,令師生驚訝,讓學生興奮,使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我在教學設計中,為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思考,經常有意識地設疑布陣,引導學生思考,甚至有意提出帶有沖突性的問題,誘導或激起學生進行思辨,在辯論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動力,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一種愉快同時又具有競爭和挑戰的氛圍中,挖掘自身潛能,使探究更加深入,從而讓教學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講人格尊嚴權時,我就設置了一個“沖突”:“上一節課我們講生命健康權是公民首要的人格權,現在又提倡“士可殺不可辱”“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那么到底生命重要還是尊嚴重要呢?”這一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有爭論的,有竊竊私語的,歡快愉悅的課堂氣氛,爭論的激烈程度是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有學生說:“生命當然比尊嚴重要,人首先需要活著,才能享受到其他的一切權利,如果沒有了生命,談何尊嚴?歷史上如果沒有“忍辱偷生”甘愿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哪兒會有后來備受尊崇的大將韓信?”話音未落,另一位學生就立即反駁:“尊嚴要比生命更重要,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了人格尊嚴,那他活著還有何意義呢?這無異于行尸走肉,茍且偷生,與動物又有何區別呢?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有尊嚴,有價值?!绷硪粋€學生也舉手發言:“生命和人格尊嚴都重要,喪失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成為真正的人。喪失生命,人會死;喪失人格尊嚴,人生不如死!”其他學生也發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后,大家一起進行了總結歸納:生命和尊嚴都是每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只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有人舍棄生命捍衛尊嚴,有人為贏得更高的尊嚴而忍辱負重,對他們我們都只有敬重。可見,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學會全面、辯證、發展地看待問題。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太原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