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慎
摘 要:結合華憶教育集團行動導向教學改革,在教改實踐中研究設計在實驗課堂構建做、學、教、研合一的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做學合一”,“先做后學”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教學模式;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載體,但由于受應試教育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實驗教學往往是讓學生來實驗室放松,沒有發揮它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方面的作用。筆者結合我校行動導向教學,研究設計在實驗課堂構建做、學、教、研合一的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做學合一”“先做后學”的學習習慣,現談談實驗課堂的現狀與問題及改進的措施。
一、現狀與問題
1.現行的實驗教學受傳統模式和實驗條件限制
實驗課堂上大部分教師教學過程還是以理論為中心,依賴一言堂的“講”和“滿堂灌”說教來完成,沿襲普教課程模式以“講”代“做”的教學,過分強調理論性、系統性。依賴教師課堂理論講學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即使教師講得很到位、很清晰、很精彩,但學生真正能聽懂(注意力能集中且能跟上教師的思維)的只有一半,一半中聽了能記住的只有一半,記住的一半中能重述和再現的只有一半。依賴教師口干舌燥“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死氣沉沉,表面上看起來秩序很好,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麻木不仁,教師在課堂上講得頭頭是道越講越復雜,學生在教室里聽得似懂非懂越學越乏味消極。
2.理論與實踐嚴重分離
傳統的教學還是以理論論證為主,實驗只能配合理論課堂教學,甚至是自成體系互不干涉,學完理論后又隔十天半月才去實驗室滯后驗證,教學中理論與實驗嚴重分離,難以保證學生為本的理實一體、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學習和實驗。尤其是沒有“做中學、學中做”的實踐體驗不可能實質理解,沒有生活化事例的導入很難獲得良好的有效教學效果,這樣的低效教學也失去實踐的樂趣,導致學生厭學,浪費了大量的師資和課時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
3.實驗設備和方法滯后
學校雖建立了圖書館和實驗室,但大多數內存不足、老化過時、得不到及時補充更新、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傳統的分組實驗、演示實驗、驗證實驗、探究實驗課程師資門檻高、操作繁、課時長、過程繁,嚴格受技術條件、設備、器材、師資、電源、場地、課時等牽連限制,基本上是三四個學生擁擠一臺實驗設備,實驗操作七手八腳、一人做多人看。實驗過程中傳統實驗過程把實驗設備器材、實驗步驟、實驗要求定得比較死,學生只能在教師和實驗員嚴陣以待嚴密監控下,按預定設計實驗步驟、按部就班機械被動地流水線操作、讀數、填寫、記錄,然后再按照“八股文”的形式完成實驗報告單。實驗過程,學生很難靜下心來認真觀察和思考,更不要說自主設計和探究分析。
4.實驗器材、藥品浪費大
大部分學生在實驗中沒認真預習,進實驗室動手操作前往往還不熟悉本次實驗的器材、藥品所需的量,有的學生抱著一個好玩的心態,做好幾遍,但不把實驗所看的現象、變化、數據記錄下來,特別是生化實驗,反應后的一些試劑可收集,別的實驗或下次實驗還可利用藥品浪費較大,部分學生沒有節約意識。一些教學課本、輔導圖書、實驗電路板、器材實驗報告本等學習資源也是一次性消費,學習完畢就被報廢丟棄,沒有做到合理循環利用。其實,學校很多實驗設備、教學器材、學習資料都比較簡單,完全可“作品與產品合一”,由學校組織學生自力更生制作生產,可經過再生處理反復使用,這樣不但可大幅度節約成本還可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二、實驗課堂改進措施
1.實驗教學模式創新改進
針對教學實驗與理論一體化,使課堂環境達到做、學、教、研合一境界,不受課堂、實驗室、師資、理論基礎等條件限制,讓學生寓學于樂“先做后學”就會使實驗變得輕松有趣。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大型黑板電磁積木先做實驗后講理論,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一進教室就“做中學、學中做、玩中思”先接受“愉快教育”,做大量的趣味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在黑板上用“真槍實彈”“做中學、做中教”。
2.學生實驗方法創新改進
充分利用“行動導向教學”突出合作學習、積極互助、促進相互作用、承擔個人責任、實施小組自加工教具和多媒體教學軟件使學生享受自己的學習勞動成果和充分展示,以任務驅動法“作品與產品合一”轉化學生學習實驗中產生的作業,用圖卡寬帶組合來實現教材、教輔、教具、學具、課件、實驗器材等多種介質的立體化組合,進入班級自助租借良性循環,自力更生構建做、學、教、研、合一教學,創造“實驗室與教室合一”開放式學習環境。
3.實驗室硬件設備創新改進,實驗室、教輔圖書、多媒體合一教學資源必須全面開放式共享。實驗室開放,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進實驗室,驗證、探究在學習上遇到的一些疑難雜癥,及時查閱一些教育教輔資料、圖書,結合網絡,和同學或老師一起探討學習。
總之,只有把實驗課堂改革與傳統教學完美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實驗課堂教學變得絢麗多彩,使師生間的信息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最終提高教學效率,豐富學習內容。
(作者單位 江西省華憶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