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會芬
摘 要:按照高考考試說明所列的考點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潛下心來研究課堂教學,研究試題,研究答案。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地、具有啟發性地、含有前瞻意義地“指導”;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高三;練習;重新思考;訓練思路;復習方向;考試;問題
一、既要按照復習大綱所列的考點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又
要靜下心來全面地研究課堂教學,研究試題,研究答案
在認真比較了以往多年的考試說明變化后,我對近年來試卷的模式和內容版塊的變化做到了心中有數,然后和學生一起在復習過程中進一步地領會考點要求、增補修訂,這樣我們才會有比較明確的復習方向,吃了一顆定心丸。同時,一進入高三,就要強調重視信息的搜集及信息的篩選整合。
我一直要求自己:“給學生布置練習前老師自己要親自做一遍”,一是發現復習中一些在所難免的錯誤,及時糾正以減少學生對生物課練習的不信任感;二是先思考這份復習中重點要突破的難點,要訓練的能力,可以在復習時發現我們的預計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以時時調整復習計劃,真正攻克堡壘。
二、既要注重教師方法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索的互相結合,又要注重具體而有針對性的落實
高三的教學重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也就是說貴在重視學生自己的悟讀歸納能力,即分辨能力。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時常提醒自己要精于點評,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要有針對性地、具有啟發性地、含有前瞻意義地“點撥”;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我認為一節復習課若我們急于將解題思路、答題要點告訴學生,一份卷講評2~3節課,如果讓學生只是被動地記答案、記要點,對能力的提升肯定沒有益處。實踐中我嘗試用再練再展的做法:如果學生的某道題做得不夠理想,可以讓學生重新思考,重做一次,多分析、多思考,然后再展,目的還是讓學生自己去悟讀答題要點,真正掌握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高三的復習中自覺地由“學習”變為“求知”。
我在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落實教學任務:
1.做到每節課要求學生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找出疑點。講明疑點,講清疑因,學生明確了疑因、疑點,問題便迎刃而解。同時對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必須要認真督促、檢查,確實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收獲。
2.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練習上做到抓住關鍵、訓練有序、集中精力和時間抓重點,合理安排各個考點的訓練思路、訓練內容,突出重點,解決主要矛盾,做到層層深入,不斷推進,反復強化。
3.對平時的每次練習、考試,都要做比較全面細致的分析,認真統計分析每個學生的答題情況,找出學生學習中的“軟肋”,充分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針對每個學生的每個問題,建立學生的學情檔案,才能確定下一步的教學思路,切實做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4.在課后對個別學生輔導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一環,尤其對基礎差的學生來說具有更重要的意義。這一點首先要善于發現難點,攻克難點,切實講透講懂,哪怕是花一節課的時間去講透這一個問題,我深深體會到也是值得的!在具體輔導中要想方設法逐個解決每個學生的每個問題,把工作做到學生心里,把學習任務落到實處。
三、課堂上既要注重面向全體,又要有針對性地重視兩頭
在課堂上全面進行過后,還要對兩頭另有做法:對尖子生而言,已經做過的試卷不明白的地方不多,就好辦一點。因此,教師如果在展示過程中不重點關照尖子生,那么他們會缺少那么一下“點撥”,也許得不到多少收獲。我的做法是:有選擇地讓尖子生做老師,讓他們上講臺承擔一部分試題的講解。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暴露自身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進行更深層次地思考,這對全體學生的復習指導是有很大好處的。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是知識的灌輸者,更應該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陪伴者,所以我會一直探索,不斷努力,取長補短,吸取同行者的經驗,同時也給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單位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