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娜
摘 要: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人類研究地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如何把地理知識更加生活化、有用化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討的話題。結合自然或人文現象或事件談談我們身邊的地理學。
關鍵詞:地理學;生活化;有用化
“地理”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易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簡單地說,地理學是關于地球與其特征、居民和現象的學問。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每一天,在我們的身邊都會發生一些自然現象或事件,我們可以用所學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或分析。那么地理知識都與哪些生產生活現象息息相關呢?
一、自然災害與地理
自然災害孕育在地球的各個圈層,最近幾年自然災害的種類增加,程度加重。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身邊發生的自然災害對學生加以引導,并分析產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例如,剛剛入冬時,東北地區的霧霾現象、松原查干花鎮的震群型地震。
二、服飾與地理
1.服飾材料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桑蠶生產適宜亞熱帶,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國重要的蠶絲產地,而太陽光照好的新疆地區是我國長絨棉的最重要產區。
2.服飾樣式與地域特征有關。在炎熱干旱的阿拉伯地區,人們喜歡身著白色寬松的長袍;在北方寒冷區,尤其在冬季,人們一般愛穿深色的皮毛制品衣服;在氣溫日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國藏族牧民往往穿一個胳臂可以露出來的“不對稱”的大袍。
三、飲食與地理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特產、飲食文化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徽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像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
四、住房與地理
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例如,草原上牧民為適應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黃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黃土直立性好的特點開鑿窯洞來居住;在莽莽沙海里,駱駝成為“沙漠之舟”,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人們騎著駿馬馳騁如飛。
綜上所述,地理與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列舉這些現象或事件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得出結論。
參考文獻:
姚偉國.生活地理新視角.成長文庫,2009-08.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