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壽
當今新課程理念與時俱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日益更新。教學手段的逐步現代化都向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業務水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了迎接這種挑戰,更好地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認為作為一名農村教師更應該回望自己的成長歷程,努力探尋教育教學規律。我深知自己的進步離不開以下幾點。
一、善于學習,快速成長
教師自身學習主要的途徑:向社會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學生學習。一位哲人說過:教師本身就應是一本書,教師唯有讓讀書成為習慣,才能書寫好“教師”這本書。這樣才能經常反思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努力探索,成為一名反思性的教師。有的老師會說,我平常教學工作任務繁重,既要備課、上課,又要批改作業,輔導學生,還要照顧家庭,哪有閑暇時間學習?正是抱有這樣的想法,許多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教了一輩子書,到頭來卻仍然是個教書匠,教學成果一年不如一年。當今社會正朝著學習型社會發展,知識結構必須全面。所以,教師終生學習的基本途徑是“讀書—實踐—反思—小結”,即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別人學習。
二、獲取知識,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
讀書是教師獲取新知識、開闊視野、提高人文素質的第一選擇,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具有扎實的教學專業知識,其次,數學教師要讀有關教育理論的書籍,更要讀教育學和心理學書籍。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教師要把書本上學來的新理論、新方法、新知識運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提高教育和教學的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對實踐進行反思和總結,這就是教師成長路上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教中研,研中教
作為教師,我認為就是在聽公共課的過程中成長的,也是在上公共課的過程中成長的。哪位教師有機會上公共課,他的成長就快一些;哪所學校的教師上公共課越多,哪所學校教師的成長就快一些。如果沒有公共課,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是緩慢的。對于公共課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作用,許多教師深有體會。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彼此支持,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我慶幸我有一群真誠合作的好同事。公共課前,他們總能毫無保留地給我提出許多合理的建議,課后又給予我客觀的評價,使我的教學水平穩步提升。可以說,在公共課磨礪中我漸漸成長,大大縮短了我的成長周期。公開課是我專業成長的催化劑,是我成長為骨干教師不可缺少的因素。
四、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教師不僅是一個探索者,更是一個研究者。我注重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進行反思,也善于通過閱讀思考反思,通過自覺的實踐效果,從中發現差距。教前反思,我在備課前認真分析教材、學生及學生課前準備情況,通過教學前深思,準備出符合班情、生情的個性化教案。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并有效地提高了我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中反思,根據課堂上隨時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抓住契機,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使我的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調控和應變能力。
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刻告誡自己要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創新,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把自己的全部知識、才華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奉獻給教育事業。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歌。
(作者單位 青海省門源縣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