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晟盛
摘 要 自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被引入我國以來,以此為理論依據的課程體系開發被諸多職業院校采用和嘗試實施。本文借鑒了兩所職業學校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開發的實踐案例,研究其一般特點和過程,并以此為依據探索中職藥物制劑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思路。
關鍵詞 工作過程導向 課程體系 藥物制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Implications of Work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f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UANG Shengsheng
(Hangzhou First Technician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Since the theor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e process-oriented work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order to develop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adopted man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ry to implement.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practical case of two vocational schools work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ed to study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and as a basi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thought.
Key words work process-oriented; curriculum system;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傳統職業教育的學科體系存在諸多弊端,職教工作者不斷嘗試對其進行改革。現今,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已經被許多職業院校接受,并以此為指導嘗試教學改革。國內已有許多較成功的例子值得借鑒。但是在這些例子中,與中職院校藥物制劑專業相關的文獻比較少見。由于我院藥物制劑專業正開展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建設,結合自身工作與科研需要,筆者比較了不同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特點,試圖借此獲得指導今后工作的主體思想與基本方法。
1 國內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建設案例
例1: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該校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其主要做法是:第一步,分析專業定位與職業工作崗位群。根據其培養目標和人才需求,確定主要工作崗位為涉外文秘、外貿業務員、單證員和初級商務翻譯。第二步,歸納典型工作任務。通過與企業專家的討論,該校將工作任務的難度按照“新手—上手—主辦—主管”進行了區分,多次調研后最終確定八個典型工作任務,例如外貿企業及產品認知、涉外商務接待,等等。第三步,根據工作過程對課程進行開發。根據八個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相應開發了八門工學結合課程,例如:外貿企業及產品認知、單證制作等等。第四步,確定教學模式。通過相關的分析,明確了課程的學習目標、內容、考核與評價以及課程標準。在實施過程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例2: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課程體系開發。
該校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步,確定職業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通過市場論證和分析,結合國家職業技能標,確定該專業的6個職業崗位和14項典型工作任務,諸如石油化工分析職業崗位有3個典型工作任務,原料質量控制、產品質量控制和煤炭質量控制。第二步,分析典型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要求。通過收集一線分析人員的意見,結合畢業生的跟蹤反饋,分析歸納相關職業能力要求,諸如原料質量控制要求的職業能力有相關資料收集的能力、原料采集及合理處理能力和環保能力。第三步,專業學習領域課程設置。根據職業能力要求,結合相關工種職業資格的要求,歸類出 12個行動領域轉換成12門對應的學習領域課程。
2 具有特色的中職藥物制劑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思考
上述兩個案例在課程體系開發過程中均一定程度上參考了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途徑與方法,其開發步驟通常包括四個階段:第一步,工作任務分析。即根據專業對應工作崗位及崗位群實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第二步,行動領域歸納。即根據能力復雜程度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整合,以形成綜合能力領域也就是行動領域。第三步,學習領域轉換。即根據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學習規律遞進重構行動領域并將其轉換為課程。第四步,學習情境設計。即根據職業特征和完整的思維過程分解學習領域為學習情境,也就是主題學習單元。這里要提出的是,除了學習情境之間應具有相關性、遞進性和包容性外,每個學習領域之間也應存在關聯,并能構成由淺及深的遞進關系。而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更須避免形式化,即空有“工作過程導向”的殼,卻仍是學科體系結構的“里”,只是將課程名稱進行了更換。
我院藥物制劑專業現設“四方向”,分別為藥物制劑生產,藥物檢驗,中藥調劑以及醫藥購銷。每個方向都有相對應的工作崗位。依據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開發理論,應將此四方向看作四個工作任務群。再從四個工作任務群中分析出四個方向的典型工作任務。以藥物制劑生產為例,每一種劑型都有相對應的工作崗位和任務,例如片劑、膠囊劑、注射劑、丸劑等等。這當中既有通用性的部分,也有單一性的部分,如制劑包裝崗位屬于通用性的,壓片崗位、膠囊灌裝崗位屬于單一性的;即有普遍性的,也有特殊性的,如壓片崗位屬于普遍性的,也有特殊性的,如粉針劑灌裝崗位。這里的普遍性主要指國內設立此崗位的企業比普遍,特殊性主要指國內設立此崗位的企業相對較少,且崗位開設難度高的。通用性的、普遍性的崗位往往具有比較高的典型性,對學生而言,這類崗位也較容易實現就業。另外再結合企業專家意見,可確定此方向上的典型工作任務。
確定典型工作后,應分析完成此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即確定行動領域。以壓片崗位為例,其職業能力至少應包括:知識能力——熟悉GMP規范,熟悉片劑的性質與特點,掌握片劑的生產工藝流程,掌握壓片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維護保養知識等;實踐能力——正確、規范使用壓片設備,妥善處理突發狀況;團隊協作能力——崗位操作人員熟練配合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分析多個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職業能力后,將其進行有機整合并轉換為課程,形成具有內在邏輯性的課程體系。比如可將傳統的藥劑學課程按照典型工作任務崗位重新整合,并能在授課次序上配合藥物制劑實訓展開。也可將傳統的藥物制劑設備課分解,按典型工作任務的知識需求,分別插入到各個工作崗位內。需注意,課程開展時,應保持一定的順序性以符合知識傳授的規律。在課程內,按學習情境設計授課,且不同課程的學習情境之間應存在相關性以符合完成典型生產任務的要求。譬如在藥劑學課程內開設“片劑”情境,同樣的在藥物制劑設備、藥物制劑生產課程中也應開設相關學習情境,以在課程之間形成良好的程序性與包容性。
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開發,能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教學模式。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掌握到與實際匹配的知識和技能。對中職學生而言,這無疑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職業能力,有利于他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贏得先機。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10.
[2] 紀淑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J].職教論壇,2010.6:44-46.
[3] 姜大源.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認識基礎與課程體系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341):13-15,23.
[4] 黃淑芳.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課程體系開發[J].職業教育研究,2011(5):29-30.
[5] 張文雯.化學制藥技術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研究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1:12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