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永
【摘 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一個挑戰,是教學改革的一次質的飛躍。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征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情境;資源;創新;審美能力
現代社會科技迅猛發展,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科技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教育教學領域,多媒體以豐富的內容、多樣的表現形式、全新的教學視角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青睞。新課程改革也指出要善于運用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技術手段來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現談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愉快而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生心情舒暢,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接受信息處理信息迅速而敏銳,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敢于發表不同見解,進行創造性學習。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可以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情感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如執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課,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與詩的意境相近的課堂氛圍,選擇鋼琴曲“星空”,并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幾幅城市夜空燈火閃爍的圖片和暗夜星空的情景。再自定義動畫使詩句字幕式的出現。在一幅城市夜空與星空相互輝映的圖片上,此時要求學生不用看書,只需注視畫面傾聽范讀。學生很容易投入到詩的意境中去。這種學習氛圍是傳統的講和讀所無法實現的。教師教得積極,學生學得投入。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備課資源,更新備課方式。
傳統模式下,語文備課以本為本的情況極大地約束了廣大語文教師的備課活動,備課方式主要是寫(把教案的有關內容寫下來),課堂中教師主導(教師講、教師寫、教師提問解答)。多媒體環境下,語文備課資源拓展了,教師的選擇面寬了,需要教師自行判別的多了,教師的積極性提升了。備課方式固然離不了寫,但有了新的手段:下載、復印、電子文本輸入等。課堂上既可由教師主導,也可由媒體主導(多媒體能說、能播,聲、光、色俱有,能部分代替教師的課堂勞動)。多媒體主導的加入,能調節師生雙方的教與學的興趣,優化了課堂結構a。
三、運用多媒體,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如果教師能利用多媒體的特殊演示功能,創設富有變化的、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學習情景,啟迪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思維的靈感。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被激發,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如《皇帝的新裝》一課,我通過多媒體,呈現一個肥胖男子光著身子(只穿一條褲衩)在大街上的畫面,問:他是什么人?有些同學就會回答:瘋子,有些回答:乞丐,閱讀過課文的同學就會回答:皇帝。接著,我又提出:請大家給他設計一件服裝。同學們通過豐富的想象,七嘴八舌的說出自己的設計。有的說給他設計一套西裝皮革,讓他變成一位名副其實的老板;有的說給他設計一套運動服,因為他太胖了,需要鍛煉來減肥;有的說他是皇帝,應給他一身龍袍。那么,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兩個騙子是怎樣給皇帝設計新裝的呢?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掌握課文大意。可見,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看教師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激發學生思維,訓練思維的創造性,以達到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優化語文教學,讓語文課堂開放而有活力。
《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就是說,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體的輔助,讓學生的學習資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課堂和學校,而可以延伸到社會、網絡,不受時間、空間的束縛進行自主拓展閱讀與交流,真正體現生活處處皆語文,實現語文教學“小課本,大課堂”的目標。例如執教《向沙漠進軍》一課之后,針對學生對土地沙化的現實憂慮,讓學生圍繞“防沙”、“治沙”的探究專題,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拓展和延伸,可上網或從課外書上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寫出活動后的感想、設想、報告等,在全班進行交流,既增加了知識,又增添了環保意識,還培養了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活動、合作探究、交流表述等綜合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學到語文,用上語文。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人,都具有審美感受能力,但教師教讀一首古詞、新詩、元曲,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單憑文字是很難再現的,只有借助美術、音樂等多媒體手段才能使學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園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兩首詩詞,用美術可以展示我國北方美麗而奇寒的雪域風光,詩中的實景和虛景、動景和和靜景、遠景和近景均能以流動的畫片一一展現;用音樂還能表達兩位不同時代詩人的不同胸襟,同時詩中豪邁、惆悵的情調,也能以此一一抒發出來,讓學生得到審美的享受。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開發和利用電教媒體,才能更好地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正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和吸收課文的語言,從而優化課堂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李永前.《論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特點與作用》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