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嘉華, 成 瓊, 張 燕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上海 201620)
開放式教學模式是以“思維開放,題目開放,過程開放”為特點,要求問題結構和解決問題策略具有開放性,十分強調過程的重要性,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1-2]。但開放式實踐教學帶來了教學對象、內容、時間等因素不確定的問題,現有教學管理運行機制與開放式教學模式的不適應逐漸顯露,制約了實踐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推廣。在各門課程實施教學改革的同時,從學校層面建立適應于開放性實踐課程、促進教學改革持續發展的管理運行及促進機制,對于保證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科技及綜合國力方面的競爭愈演愈烈,各國都把培養優秀的創造型的高素質人才作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實踐教育與能力教育理念逐步興起,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正呈現出能力培養的新趨勢。許多著名大學反思多年來的高等教育,并結合新的形勢,全面系統地改革本科教育[3-6]。
美國、日本、西歐發達國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與發展計劃。美國許多大學在實踐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采取了多種措施推動實踐教育的發展。美國大學中實驗教學的教材多為自編的講義,教材中常提出許多問題,指導學生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思考。有些學校還組織師生共同探討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年年更新和改革,實驗目的不單是教學生使用各種儀器設備,也不僅是讓學生學會一些實驗的方法與手段,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踐真正掌握理論規律的真諦,學會用實驗方法去證明或推翻理論[7-8]。
以英國為例,長期以來其高等教育更多關注的是知識傳授和智力培養。英國“皇家文學、制造和商業促進會”(RSA)頒布了一份“能力教育宣言”,指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依賴“能力教育文化”的培育,這種文化有助于學生將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式、創造性的學習。近年來,英國高等學校已普遍認同“高等教育能力教育”的思想,開展了系列重大改革,改革的核心是立足“能力教育”,推行“基于行動的學習”,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自主學習的訓練[9-12]。
國外大學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特征可歸納為:以案例、問題、項目為中心組織教學,從而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將來必然要面臨的真實問題,同時注重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啟發與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13]。
隨著傳統實踐教學模式與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要求矛盾的凸顯,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成為實踐教學的發展方向[14-15]。許多高校通過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比例都達到80%以上,在實驗室開放方面也有明確要求,但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索性、創新性實驗項目較少。“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仍占據主渠道地位,制約了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的思維標準化和知識無活力化的情況比較普遍,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更是有待培養和提高[3]。
開放性教學模式是在實踐環節中推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的前提。近年來,各高校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加大實踐教學建設投入,進行各種嘗試、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改革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從注重因科施教的角度更新實踐教學內容,以突出綜合設計能力培養為核心分層次或分階段安排實踐內容,編寫體現改革特色的實驗教材;
(2)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研制和引進仿真實驗或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用于教學;
(3)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實踐效果測評體系;
(4)開發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實現先進的管理手段,建立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由于開放性教學與傳統教學管理運行機制之間的沖突,在實踐課程中開放性教學開展困難的情況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難以實現真正的內容和過程的全面開放,或是僅在極有限的范圍內開展,改革成果難以推廣和持續深化。因此,在重視實踐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同時,高校應從學校層面積極探索推進實踐教學改革的方略和機制,這對于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入開展是極其重要的。
我校著眼于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在凸顯我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借鑒現代高等工程教育的經驗與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以學生為主體、能力為導向的多樣化實踐教學模式及其促進機制,使之成為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平臺。
在實驗教學方面,建立基于問題和課題的教學模式,推廣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培養的教學方式,加強大學生實驗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在實習教學方面,建立基于項目的實踐訓練模式,強化大學生綜合工程能力的培養,逐步構建教學模式多樣、覆蓋實驗和實習兩個環節、全校學生受益的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

圖1 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2.2.1 開展專項建設與改革
設立專項經費,每年組織開展學校實踐教學專項建設,同時依托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創新創業實驗基地建設以及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推進開放式實踐教學改革。在基礎和專業基礎實踐教學課程中,倡導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將課程內容項目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通過項目的進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同時可以兼顧不同類型學習風格的學生。
在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中推進CDIO教學模式改革,安排課程項目,要求項目來源于實際生產項目,學生組成項目小組,自己設計方案,完成實驗過程,提交項目報告,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通過CDIO課程項目的訓練,學生親身實踐實際工程項目實施過程,增強了在企業和社會環境下對產品或系統進行構思、設計、實施、運作的能力。
2.2.2 完善大學生實踐創新引導機制
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調動,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應引導學生把課余時間用于研究性、探索性和創新性學習和實踐。我校自2008級本科生起,在培養計劃中設立創新必修學分,成為大學生創新實踐的導向之一,2012年再次修訂創新學分管理辦法,將多樣化的創新實踐教學和實踐活動納入認定范圍,認定范圍包括:全開放的創新實踐選修課程和創新實驗項目、參加各類科技創新項目和競賽活動等。
2.2.3 開辟創新實踐類公共選修課程資源
以倡導和鼓勵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開拓學生科學視野、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建設了一批創新實踐選修課程,課程學分計入創新學分,面向全校學生開課,目前已有24門課程開課。課程類型包括:
(1)實驗類公共選修課。面向有一定專業基礎的學生開設的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的實驗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引導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教學目的。
(2)實踐創新類公共選修課。注重學生實踐和創新的興趣培養,以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主,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和日常生活。例如各類工程實際應用中的小設計、小制作等,以學生動手實踐,設計制作為主。
(3)競賽類公共選修課。主題和內容與學科競賽結合,通過前期訓練與實戰,吸引更多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其中,擴大競賽的影響面和學生的受益面,并可從中選拔優秀學生、培育參賽隊。
在學校已有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更微觀層面的開放性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開放性實踐教學周期性評估與階段性評教、集中檢查與日常監控為一體的質量評價制度,對教學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各環節進行系統的監督、控制,最終實現對開放性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高。
(1)開放式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在開放式實踐教學質量評價上,強調培養的過程,而不是一味強調論文、獲獎等成果。例如實驗類開放性實踐選修課程,每學期由教學督導專家組對學生實驗報告進行檢查,從實驗項目的選題、實驗教學方法、實驗報告質量、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成效等方面對每個項目進行評價,提出問題和建議,進行書面反饋。建立了淘汰機制,根據督導組檢查情況和學生意見,對于不能達到開放性教學目標的選修課程,要求修改完善或予以撤銷,見圖2。

圖2 開放式實踐教學質量保障
(2)加強教學交流。教務處每學期組織總結交流會,與指導教師共同研討和交流促進開放性實踐教學的經驗、意見和建議。為全面了解學生課程學習狀況和真實感受,組織召開學生座談會,開展無記名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同學認為與一般的實踐課程相比,開放性實踐課程有更多的自主實踐機會,更能發揮團隊的作用,對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較大幫助。
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一方面,要加強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資源建設,建立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另一方面,高校在推動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同步推進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師生引導機制、管理運行機制建設,教學管理部門要加強與教師、學生的交流互動,了解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和優化管理運行機制,建立長效發展機制,以進一步推廣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
[1]宋國利,蓋功祺,蘇冬妹.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2):91-93.
SONG Guo-li,GAI Gong-qi,SU Dong-mei.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open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10,29(2):91-93.
[2]馬承澤.對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教育的幾點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2):52-54.
MA Cheng-ze.Considerations over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ofuniversity students[J]. Journalof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2004(2):52-54.
[3]李嘉曾.國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趨勢綜述[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0,22(3):7-10.
LI Jia-zeng.A summary of the reform trend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eation abroad[J].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2000,22(3):7-10.
[4]趙婷婷.適應科學綜合化發展的國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復旦教育論壇,2005,3(2):40-44.
ZHAO Ting-ting.The re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subject integration[J].Fudan Education Forum,2005,3(2):40-44.
[5]劉清伶.全球能力教育及其實施方法——以清華大學本科教育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1(4):44-47.
[6]荀 勇,程鵬環.高等工程教育——德國工程技術教育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7]林 鳳,李 正.美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歷史沿革與發展趨勢[J].理工高教研究,2007(5):37-39.LIN Feng, LI Zheng.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J].Journal of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2007(5):37-39.
[8]田 逸.美國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9]李光鈺.英國高校學生能力教育培養模式及其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1(19):41-43.
[10]江 捷.英國高校實驗教學的分析與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41-43.
JIANG Jie.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n practical teaching in British universities[J].Experiment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8,25(1):41-43.
[11]余逸男.英國高等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淺析[J].東華大學學報,2008,8(1):82-84.
[12]徐立臻.愛爾蘭高等教育對我國高校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的借鑒意義[J].中國大學教學,2006(4):59-61.
[13]傅維利,陳靜靜.國外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05,21(1):52-56.
FU Wei-li, CHEN Jing-jing. A 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ractical intelligence on foreign institution[J].Education Science,2005,21(1):52-56.
[14]張濟生.對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認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37-40.
ZHANG Ji-sheng.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 ofstudents[J]. Researchesin HigherEducation of Engineering,2001(2):37-40.
[15]徐業濱.對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