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梅
摘 要:如何喚醒初中生美術學習和探索的潛能呢?本文擬從“未雨綢繆,積極創設體驗情境;循循善誘,引發學生無限思考;學以致用,強化學生實踐認知”三個角度去探析體驗式學習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式。
關鍵詞:初中美術 體驗式學習 課堂教學
庫爾布(Kolb,1984)的體驗式學習循環模型是體驗式學習的代表,庫爾布認為:學生的學習并非只是固定知識的獲得或傳遞,而是在經驗的轉化中不斷習得和創造新知識??梢?,固定知識的傳遞是傳統美術教學的代表模式,而基于學生經驗基礎上的知識創造則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式學習模式。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初中生能夠充分喚醒自身的學習和探索潛能,將主動學習美術視為自身的學習責任,并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生成和獲取新知識。
一、未雨綢繆,積極創設體驗情境
主動學習是體驗式學習得以實現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學生將內在的求知欲望和狀態表現出來,將學習美術看作是自己的一份學習責任,學生才能實現“忘我”的投入。所以,初中美術教師應當充分創造各種條件和情境,致力于開發多種教學方式,如實地考察、寫生、演示、進行案例學習、模擬實踐等,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喚起學生豐富的情感。
例如,講授蘇少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第二課“從心底接觸自然”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到森林、公園、海邊等場景實地體驗大自然的優美和和諧,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獲取直觀的體驗,感悟形象化的自然視覺之美;也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次畫展,讓學生將自己認為優美的自然景觀圖片放到多媒體上面進行展示,并配以講解,以此將學生體會到的審美感受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中欣賞自然景物的“大觀園”,以真正實現從心底接觸自然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名家的代表作,讓學生在美術的“寶庫”中盡情體驗和欣賞名家的繪畫手法和技巧,并在欣賞中尋求與名家建立一種心靈上的共通關系,借名家之作體驗大自然的優美以及四季的更替。
二、循循善誘,引發學生無限思考
體驗式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辯證名詞,是體驗與學習相統一的一種知識建構活動,它既不是單純如影視欣賞般的審美愉悅,也不是如死記硬背般的知識搪塞,而是兩者間的一種動態平衡,是審美體驗與學習思考的耦合。因此,初中美術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注重啟發式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在不斷思考中抽象和歸納出美術知識和經驗,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主體能力。
例如,講授蘇少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上冊“中國畫欣賞——古代壁畫”時,這一課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壁畫的發展歷程,認識我國壁畫各個時期的基本繪畫風格。通過對各個朝代的代表作的欣賞和認知,感悟到我國壁畫繪畫的高超技藝和手法,從而形成對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崇敬,并從中尋得美術創作的靈感。壁畫在我國呈一種歷史性的發展進程,各個時代的壁畫風格和表現手法各異,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創設各種條件,以學生的思考和反思為線索,激發學生探索壁畫、認知壁畫的內驅力,讓學生真正理解“壁畫”。如果教師采取知識灌輸的形式,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什么是壁畫,壁畫的起源在哪里,壁畫經歷了哪些變化和更迭,都有哪些表現手法和風格以及各個朝代壁畫的特征等。我想,即便是一名成年人,也無法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時間內記下如此多的美術知識,何況,美術學習作為一種審美活動,是個體的主動行為,并非外力的強加施舍。所以,創設條件,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本課施行體驗式教學的出路所在。教師可以安排一次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一組學生分別選擇一個朝代的壁畫進行探索,并思考這個朝代的壁畫都有哪些特征?其表現手法和技巧如何?以及其代表作是什么?等等。以此來激發每一個學生主動去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抽象并歸納出“壁畫”所隱含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三、學以致用,強化學生實踐認知
實踐性是初中美術教學的根本屬性之一,無論教師采取何種教學方式,都必須注重對學生美術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體驗式學習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范疇,是學生主動學習、自我思考以及知識創造的過程,初中美術教師在滲透體驗式教學時,應當將實踐作為學生體驗美術的一種重要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精神,讓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美術經驗創造出新的美術知識和審美情趣。
例如,講授蘇少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下冊“時間的表情”時,教師要通過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種鐘表,以此培養學生進行個性化鐘表設計的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但再好的想法如果沒有得到實踐的證明和檢驗,都是空洞之物,難以為學生的審美情感注入必要的新鮮血液。因此,教師在展開小組合作探究,組織每一個學生匯報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鐘表”設計創意后,一定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創意變為現實。教師可安排學生自己準備所需要的廢棄物品,如鐘芯、小刀、膠布等,待學生盡情發散自己的思維,確立屬于自己的鐘表設計創意后,立即組織學生當場進行實踐,教師隨堂拍攝,記錄下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以此來評價學生參與體驗式學習的成果展示情況。
總之,美術學習是初中生對視覺藝術的一種審美活動,而審美行為和感知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美術學習必須依靠個體的主動行為才能實現,那種企圖依靠美術知識灌輸、審美情趣傳遞來進行美術教學的扭曲思想,必然會限制初中生美術學習潛能的發揮,必然會桎梏初中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個性和能力。所以,初中美術教學應當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寓教于樂,積極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從而建立初中美術體驗式學習的穩固基地。
參考文獻
李文君.體驗式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教育觀察,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