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龍
【摘 要】弱勢群體占全體學生中的一部分,體育與健康課堂中也存在著一部分弱勢群體,在“以人為本”以及“健康第一”指導的思想下,體育教學中如何處理好這部分學生也將成為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根據對弱勢群體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的分析,了解影響體育弱勢的因素,結合本校情況對弱勢群體學生的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弱勢群體;心理健康;思考與研究
一、體育弱勢的概念
“弱勢群體”一詞是朱镕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來的新名詞,是指經濟收入相對來說比較貧困的一類群體。而在我們平時的體育教育教學中,也有一批“體育弱勢群體”的存在。他們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往往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不高,甚至用一些消極的辦法逃避體育課和其它的體育鍛煉,對他們的全面成長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這個群體主要是包括殘疾、體弱多病、個矮體胖、意志力薄弱、懶散怠惰等同學。眾所周知,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體育,作為獨立存在的社會現象以來,就同教育有著不要分割的聯系,并且更把它作為一種塑造和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然而,在體育實踐中,我們的指導者對身體的開發一般都能做到,但有意識地把心理品質的培養列入計劃,并在練習過程中加以教育和引導往往被忽略,心理品質的培養作為體育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缺少心理品質的培養,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心理培養,是一種不完全的體育教育。
二、改善體育弱勢群體的體育課堂教學對策研究:
(一)了解體育弱勢群體的心理發展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一些學生由于自身身體的一些原因,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心理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自卑——厭學——拒教。在起始階段,這些同學由于自身身體的原因,或者個人成長的特殊經歷,使得他們的體育學習情況不夠理想,過程和最終的成績都不如其它同學,而這時,有一些教師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對他們缺少應有的熱情和關愛,同學們也因此不愿意和他們一起活動,這樣,就使得這些相對較特殊的群體感到自已受到了冷遇,比較自卑。這樣,自然而然的,在接下來的這個階段中,他們和同學老師之間產生了對抗的心理,他們不再信任老師同學,對體育課表現冷漠。接下去的階段便是目無一切,不接受老師的引導、教誨,甚至聯合起來和老師同學唱對臺戲,與正常的教學任務背道而馳。
具體來說,這些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偏差主要表現為:課堂中對老師的指令不執行;課堂中同學間合作學習不參與;平時體育鍛煉積極性較低;自尊心過強,課上課下聽不得反面的評價;經常性情緒緊張,心理承受較弱。
從以上的心理分析來看,具體的個體要具體的對待,但是,有一個方法卻是共通的,有比較好的效果,就是不斷培養這些學生運動的興趣、熱情,不斷地讓其有成功的體驗。
(二)影響“弱勢群體”鍛煉興趣的原因
1.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上接第89頁)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設置過高,教學內容和方法單一,沒有充分考慮弱勢群體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這些因素,使得這些同學的課堂參與度大大降低,對自己的不斷否認,讓他們連參加課外的體育鍛煉也心生畏難情緒。在目前的教學環境和模式下,這些特殊的學生并沒有得到針對性的教學關懷,教師在教學中也只是以大多數普通學生為標準,無法兼顧到體質弱勢的學生,這種教學手段沒有達到因材施教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目的。這樣的結果就傷害了這些弱勢群體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在統一教學目標和單一的教學手段的這樣環境下,和其它同學一種方法一把標尺的做法,不僅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更是挫傷了他們對于體育課的積極性,也影響到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情感。例如,讓體形過于肥胖的同學進行劇烈的短速競跑,由于身體原因擺在那兒,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也對這些孩子的關節等產生沖擊,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如果又不及時跟進對其他同學的思想教育,那么同學之間的相互嘲笑和攻擊便在所難免了。
2.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對弱勢群體的評價,我們不能采用標準的評價體系來進行。如果我們的教師采用一個標準,那么,這些孩子就是用盡全力也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有些孩子更是不能達到合格的成績。一段時間下去,這些孩子長期在失敗的陰影籠罩下,根本無法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甚至會產生自卑感,然后和同學老師之間拉開距離。于是他們對于體育課不再有期盼,不再有認真的態度。這樣就陷入一個不良的循環中,成績不理想,于是沒有信心,沒有信心就不夠努力,這樣成績就更差了。最后,這些孩子失去了體育鍛煉的興趣,甚至是日常嬉戲的興趣。
3.師生間交流不充分
這些體育弱勢孩子通常和體育老師不親密,有的甚至關系緊張,到了對抗的地步。他們內心有情緒,有困難,但沒有勇氣向老師表達出來,也不向同學求得幫助。而這個時候,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往往要同時面對四五十個孩子,在客觀上,確實存在著與每位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困難。但是,正是因為這些孩子有著自身特殊的情況,他們在付出努力的時候,更需要得到老師同學的關心和鼓勵。因為他們點滴的進步,付出的要比一般的同學更多,所以,也更需要得到肯定,但這時候,老師的角色往往是缺失的。因此,教師要給予弱勢群體的學生有足夠的溝通與交流。
(三)提高體育弱勢群體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
1.幫助弱勢學生確立正確的體育認知,提高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弱勢學生對于體育的認知水平一般都比較低,比如,有的孩子認為身體的素質完全是由先天決定的,再鍛煉也改變不了自己肥胖的體型;有的孩子認為,反正自己體育上面成績不行,就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只求在文化課上有成績的突破;有的認為,反正體育成績在中考成績中占很小的部分,而且,就是再多的訓練,也改變不了體育成績的現狀。一旦學生有了這樣的體育認知,那么,就直接影響到了學生對于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的態度。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注意不斷地提高弱勢學生的體育認知水平,激發其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此外,也可以循序漸進地來設置教學目標,讓弱勢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同時也能正確的面對自己身體素質方面的不足,悅納自己的身體。這樣,既鍛煉了他的體魄,也磨練了他的意志,使其慢慢地愛上體育課堂。endprint
2.針對個體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激發學習體育的興趣
這些弱勢群體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特征,因此,他們的表現也各相異。所以,體育教師在面對這群弱勢群體的時候,同樣不能采用一個目標,一個方法,一個手段,要各具針對性,雖然,這會花去老師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比如,對于那些體型過高、過矮、過胖和過于瘦小的同學,應該適當地降低訓練的難度和要求,并且在達成的時間上也適當地進行延長,以使最終能達到訓練的目的,讓孩子獲取成功的體驗。對于這些學生來說,成功的體驗顯然比失敗的挫折來得更有價值和意義。在這些點滴的成功中,使其不斷的進步和成長起來。而對于那些有對抗情緒的學生,則在體育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同時,要有鮮明的規章制度對其約束,獎懲及時而分明。
最為典型的有下列幾位同學:第一位,902班的章琪月,她是屬于乖巧聽話身材較小性格又較為內向的女生,可以說是整個九年級最小的一個。在剛進初一沒多久我就擔心她到初三還是這么小,以后面對體育中考時該怎么辦?記得那時我跟她說了一句,你這么個小個子,到體育中考考實心球肯定吃虧,你先可以從仰臥起坐開始練,沒事時做幾組,每組20次,這樣堅持到初三肯定能拿滿分的。后來她真的去這樣做的,而且做的非常地認真。以后的課中我都在關注著她的變化,令我沒想到的是,經過努力她的其他二項成績也相當的突出,在明年體育中考中拿29分甚至30分都不成問題,這是好多看上去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女生比不上的。
第二位,903班的楊麗,此學生體形屬于肥大型,在她做跳立定跳遠動作時,其他同學尤其是男生經常說閑話,有段時間我發現她不合群,總是一個人做練習。經詢問后知道,同學認為她動作不好,又胖,人也不漂亮,有損班級的形象。大家都排擠她,也不愿意跟她交流。我了解情況后,問她我們上課的目的是什么?——成績,學習要的是什么?——態度。只要你做好自己拿出成績,樹立自信心,其他同學自然就沒話好講了,經一番表揚與鼓勵后她臉上露出久違的笑臉。也從那次后,在課堂上她特愿意與我在體育練習上進行溝通與交流,上學期的三級蛙跳拿到滿分。現在其它兩項的成績也上去了,實心球基本滿分,耐久跑稍微差點,相信經她自己的一番努力會有好成績的。
第三位,901班的王曲,在一次做準備活動中不聽體育委員的指揮,練習也不愿意做,后來甚至跟體育委員頂起來。這位同學自身的身體素質相當好,沒有幾個同學可以跟他比的,在他看來這些練習大可不必做而且是在浪費時間,這時我把他叫到跟前跟他說:首先這是一個集體做的練習不能因為你一個人會了而大家也跟你不做,其次,你要學會尊重體育委員,畢竟是體育委員在帶領大家做操,換位思考,假如是你在帶領而下面的同學出現這種情況你會怎么想。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個人首先要先學會尊重別人,肯定別人的成績。經過幾分鐘的交流、溝通后他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從那后他在課中總是很出色的完成練習,還當了體育委員。
綜上雖然只三個例子,不能全面地說明問題,但只要我們老師都來關心這些弱勢群體,用同情心去喚醒他(她)們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小心呵護,使這些學生感受到溫暖,提高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和成績沒有想象的那么難。
三、解決弱勢學生群體問題的具體實踐
1.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除了上文提到的要進一步提升其體育思想認知水平之外,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努力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不斷地去體驗成功的快樂和意義,豐富生命的過程和意義。同時,很多教育都提出這樣的理念:對個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導作用的方法之一。這些弱勢群體的學生只有在不斷獲取成功的體驗時,才能不斷地形成做人的尊嚴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完成自我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班集體當中,長大后就能正常地融入到社會當中。
2.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
因材施教是傳統的教學理念,也適用于現代社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有一個對全體學生的統一要求,更要對這些學生區別對待,讓集體教學和個別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需要老師極大的耐心,也考驗著老師的教學智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體育教師要根據弱勢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安排差異性的教學內容。同時,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更多地安排一些多趣味性、少競爭對抗性的教學內容,讓這些孩子在快樂中達到鍛煉的效果,進而喜歡上體育課。
3.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如果用一般同學的評價方式來評價這些體育弱勢群體的學生,顯然又回到了老路上了。所以,對這些學生,體育教師要實施個體化的評價,可采取一人一標準的模式。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少些量化的評價標準,多一些過程式的評價,也就是縱向式的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今天比昨天的進步。
4.充分發揮交流激勵作用
學生都會遇到學習上的挫折,而弱勢學生則更是如此。他們會比一般的同學更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更容易封閉自己。但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渴望得到關愛,非常渴望能融入到集體當中去。這時候,體育老師的關愛和同學們的包容就顯得更為重要了。一次兩次的失敗,體育老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對于同學的嘲諷,體育教師更要適時的引導,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一個互助互愛、共同成長的課堂環境。在某些時候,小伙伴的評價和鼓勵對這些孩子來講,所受的影響可能比體育老師的評價還要大。特別是有些孩子付出了比班上大多數孩子更多的努力,可是取得的成績于平常的孩子來說,仍然微乎其微的時候,教師要及時和這些孩子交流,及時介入,保護其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諧調好同組同學的關系。例如:906班的韓劍洋同學,此學生據我所知他是出了名的夜貓子,遲到大戶,上文化課不專心睡大覺。在以前上我課時也是非常懶,也跟我頂過,這學期還因為沒掛校卡跟我吵了一架。事后,他哭著跟我講了一些以前我不為所知的家事,經交流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主要是受家里突變才會這樣的。了解情況后,我對他進行一番細心的交談,也就在那次談話后,發現他有明顯的變化。不管是上文化課還是體育課較以前更認真積極了,對此我充分利用這一變化,在課堂上進行激勵與鼓勵,他也積極地表現自己,特別是耐久跑中更為積極主動,有幾次還跑在前幾名。有一次,他還特意問我“這樣堅持下去明年體育中考能及格嗎?”記得之前他最擔心害怕也最不愿意的就是耐久跑了。從這案例中看出,加強師生間良好的溝通交流,能使學生的心理發生明顯變化,特別是對弱勢群體間的交流能有效地起到促進作用,使其變得更有信心。endprint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進取精神
體育弱勢學生的個體差異其實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的差異上和心理方面的差異上。學習能力的不足,制約了他們體育課的學習,心理上的自卑進一步造成了學習能力的低下。這兩者最后形成了一個不好的循環,相互影響。學習能力的不足,有的是身體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學習意識的不夠、方法的不當造成的。體育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這類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盡可能地掌握運動的技巧和方法,使身體方面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適當的時候,可揚長避短,進行一些體育鍛煉項目的取舍。此外,要幫助孩子做好成長的規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
6.加強心理疏導
從孩子個體成長的角度看,有時候,這些孩子的心理上存在的問題,比他們身體上存在的某些不足更令人擔憂。所以體育老師要從體育鍛煉的角度來對孩子們進行健康心理的培養。體育教師多掌握一些專業的青少年心理知識,多一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幫助孩子們積極面對人生的挑戰,正確面對自身的不足,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讓孩子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有一個正常合理的宣泄,表達自己真實的訴求和內心感受,用主動的態度、積極的方式卻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比如,沮喪、嫉妒等。因此,體育老師要具備更多的心理輔導的專業知識,以幫助這類孩子更好地成長。
四、結論
記得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愛孩子是人,愛學生是神。”我們要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關注他們的現在,更關注他們的未來。幫助這些孩子進行相應的鍛煉和學習,不斷獲取成功的體驗,逐漸改變自卑的心理,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他們成為一名健康合格的公民。對這一群體的研究,也有助于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為化解社會矛盾,建設一個和諧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當然,對于這些孩子的個體來說,我們研究這個問題的意義就是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自覺地,積極地鍛煉,使體質逐漸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李平莉,孫秋云.大學生心理弱勢群體探析[J].社會工作, 2004,5.
[2]覃雙凌.關注大學生弱勢群體.構建和諧育人環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6:163-164.
[3]鄒逸.《體質弱勢學生鍛煉興趣缺乏的原因與對策》中國學校體育2010年08期
[4]沈伯娟.《中學生體育弱勢群體的心理分析與教學策略》中國學校體育2007第6期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杭區閑林中學)endprint